消失的爱人

恐怖片美国2014

主演:本·阿弗莱克,裴淳华,尼尔·帕特里克·哈里斯,凯莉·库恩,泰勒·派瑞,金·迪肯斯,米西·派勒,波伊德·霍布鲁克,艾米丽·拉塔科斯基,雪拉·渥德,派屈克·福吉特,斯科特·麦克纳里,凯西·威尔逊,李·诺里斯

导演:大卫·芬奇

播放地址

 剧照

消失的爱人 剧照 NO.1消失的爱人 剧照 NO.2消失的爱人 剧照 NO.3消失的爱人 剧照 NO.4消失的爱人 剧照 NO.5消失的爱人 剧照 NO.6消失的爱人 剧照 NO.13消失的爱人 剧照 NO.14消失的爱人 剧照 NO.15消失的爱人 剧照 NO.16消失的爱人 剧照 NO.17消失的爱人 剧照 NO.18消失的爱人 剧照 NO.19消失的爱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4 05:18

详细剧情

结婚五周年纪念日的早上,尼克·邓恩(本·阿弗莱克 Ben Affleck 饰)来到妹妹玛戈(凯莉·库恩 Carrie Coon 饰)的酒吧,咒骂抱怨那个曾经彼此恩爱缠绵的妻子艾米(罗莎蒙德·派克 Rosamund Pike 饰)以及全然看不见希望的婚姻。当他返回家中时, 却发现客厅留下了暴行的痕迹,而妻子竟不见了踪影。女探员朗达·邦妮(金·迪肯斯 Kim Dickens 饰)接到报案后赶来调查,而现场留下的种种蛛丝马迹似乎昭示着这并非是一件寻常的失踪案,其背后或许隐藏着裂变于夫妻之情的谋杀罪行。艾米的失踪通过媒体大肆渲染和妄加揣测很快闻名全国,品行不端的尼克被推上风口浪尖,至今不见踪影的爱人对他进行无情审判,你侬我侬的甜言蜜语早已化作以血洗血的复仇与折磨……  本片根据吉莉安·弗琳(Gillian Flynn)的同名小说改编。

 长篇影评

 1 ) 消失的爱人

尼克跟艾米是一对人人眼中的夫妻,男才女貌,男生是大学教授,女生则是名闻遐迩的女作家,典型的美式完美家庭模范。他们在纽约的一个派对上认识对方,为了彼此幽默风趣的谈吐而倾心不已,两人很快坠入情网,并缔结连理。不久,这对完美的夫妻却因为美国经济大萧条,男生的母亲癌末病重而搬回了落寞萧瑟的乡间密苏里居住。所有的婚姻问题也在这个小镇酝酿发酵。 这天,是他们结婚五周年的纪念日,一早尼克却去找自己的双胞胎妹妹喝着闷酒,模范夫妻面具底下的汹涌暗潮似乎溺着他几近窒息,他正为生命大口喘着气。不料回家后,却发现了不寻常的气味,他那个金发碧眼的妻子艾米无故失踪了,家里徒留下被打碎的桌子。尼克马上报了警,让警方开始协寻妻子的下落,但接下来的发展更让他意外,因为警方透过层层的抽丝剥茧,发现了每一条蛛丝马迹都直指尼克可能是杀死自己妻子的凶手!加上尼克隐瞒的秘密接二连三的爆发,让这桩完美婚姻的假象逐渐瓦解,显露出一个“超完美谋杀”的疑云…… 本片由《七宗罪》跟《搏击俱乐部》的大导演大卫芬奇执导,编剧则是由原著小说作者吉莉安弗琳亲自操刀,将原著小说中太过复杂的叙事结构简化成适合电影呈现的故事,并且自称改写了结局。 《消失的爱人》一书自从2012年面世以来,随即获得了广大读者的爱好,很多读者称赞这是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小说,在悬疑惊悚的外衣里,藏着的却是一个关于爱情的肉体与亲密关系的魅惑魂魄。不少读者表示,阅读完后,因太过震撼,所以直接又从头再仔细拜读了一次,第二次的阅读把贪快而遗漏的细节一一补上了,并且可以重新品味作者悉心埋下的细节。

 2 ) 非常好的观影体验(纯影评+个人感受——媒体、婚姻、女性社会角色)

在结婚周年纪念日这天,Affleck演的Nick发现妻子Amy不见了,警察来了,媒体来了,全城都轰动了,后来全国人都议论了起来,这就是电影Gone Girl的剧情基础。

Gone Girl 原著电子书,一读就停不下来了。

无剧透。
----------------------------------------------------------------------------------------------------
David Fincher 和 Trent Reznor

Fincher的名字就能顶一篇上等的影评,吸引你自动去看他拍的电影,因为他没有拍过什么平庸的片子。他每场戏都要重拍n多遍,是那种非常追求完美的导演。你如果找得到他以往电影的评论音轨,比如Fight Club,整场电影只听他旁白都是享受,大师级的水准。这部片子看完,根本想不出除了Fincher以外谁还能导演好这部片子,或者谁还能更适合导演这部片子。
电影的剪辑真的很完美很紧密,每场戏都有效率有意义,每场戏的衔接又自然。
Trent Reznor的配乐,跟他在The Social Network里面的风格差不多,有时候根本注意不到,但是就能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一开始的5分钟确实有点响,没有听清楚主角们在说什么话,后来就好了。这几天重新找来听了一听,感觉很妙。
----------------------------------------------------------------------------------------------------------
演员/人物/演技

电影的选角大体上非常合适。
Ben Affleck 演的失踪妻子Amy的老公Nick,在电影中时而饱受媒体和大众的猜疑和抨击,有时也受到追捧和赞扬。Affleck算是好莱坞里这个年龄的大牌中,最适合这个人物的演员之一了。Affleck出道得奥斯卡奖时才25岁,意气风发,后来开始与Jennifer Lopez拍拖后,成为狗仔镜头下的牺牲品,又在2003年跟J-Lo拍了Gigli,跟现任妻子Jennifer Garner拍了Daredevil,任挑一部都可能算得上是电影历史上最烂的片子之一了。事业滑坡,感情失败,慢慢好不容易通过The Town和Argo攀登回顶峰,又因为成为新的蝙蝠侠遭受历史上最大的选角争议。所以他的表演自然而沉静,可能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的亲身经历。事实上,Fincher挑他也正是因为他那个沉重、惹眼的下巴。但这个人物本身并非就一定是Affleck本人。Nick这个角色虽被浮躁的大众误读,却也利用那种浮躁来美化自己的形象,这一点,Affleck本人是嗤之以鼻的。他说,所有为电影做的这些宣传和访谈,他的谈吐和态度,说到底并不能证明他是个怎样的人。

比较有意思的小趣闻:本来Nick在纽约要戴一顶Yankees的帽子。你如果知道Ben Affleck是哪里人的话,你会了解,Yankees跟Red Socks是死对头,Affleck死也不会戴他们的帽子的。在Fincher的坚持之下,他最终戴了 New York Mets 的帽子,算是折中。 另外,电影中的他已经高壮无比了,可见到他的蝙蝠侠气质,大家期待吧。

饰演Amy的Rosamund Pike以前是个邦女郎,还是反派,在哈利贝瑞和她同时存在的一部007里面,谁还会去关注贝瑞之外的人呢?就算她在Jack Reacher里面演汤哥的女一号,还是没给我留下印象。但是这部电影里,她的角色层次太多了,给了她充分的空间发挥演技,从表情到谈吐,她非常有说服力。她肯定会被学院提名为最佳女主角候选人,至于得不得奖,就看Amy Adams、Reese Witherspoon等人到底有多给力了。Fincher选她演,是因为看中了她的某种气质,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直到有一天,Fincher问Pike:你是不是独生女啊?Pike说,是的。Fincher说,怪不得(Amy这个角色就是被父母寄望很高的独生女)!这些小事都挺有意思的,我得知这些东西都是很幸运的看了些曝光率不高的访谈。从中也看得出,Fincher操控整部影片的运作有多么的细致。

Tyler Perry演一个律师。如果你不知道他是谁,那是你作为非美国观众的幸运,因为你真的没必要看他演的一切其他电影(普遍情节都涉及他打扮成大妈)。但在这场戏里面,他演一个专门给大众特别关注的犯罪嫌疑人脱罪的律师(我突然想起了Se7en里的Greed),当然自然也会被社会投来某种不必要的仇视。大概也正是因为美国大众对Tyler Perry以往电影的厌恶,他饰演的律师面临那种消极态度时的自若和稳重,也呈现的比较舒服。

唯独有点奇怪的是Neil Patrick Harris,我觉得他是个很有天赋的演员,也很有戏路,但选他演那个角色,感觉力度上和威力上差了点火候,不过也是个人感觉。

----------------------------------------------------------------------------------------------------------
情节
电影大体上是个失踪案,你不要了解太多,只需要知道去看就好。
需要简单讲一讲的,是电影里涉及的三个我能明显感受到的主题:

第一,媒体审视、网络怨怒、大众愤慨
HBO的The Newsroom里面有一集专门点名分析了Nancy Grace的电视节目是如何通过过度解读、分析法庭录像,操纵大众对案件理解、对被告人态度的。这部电影用含蓄却也非常明显的方式也表现了这种现象。
你坐在电视前看新闻,根本不认识的一个人,就因为一个表情,一句话,一个动作,听一听评论员的分析,就感觉马上明白了整个事件,了解了这个人的性格、动机了,这是非常疯狂的,却也是美国主流媒体经常做的,是一大悲哀。其实虽然中国的政策和案件相关的新闻没有这些过度分析(I wonder why),香港的狗仔报纸,还包括大陆的娱乐电视,真人秀,微博,无不通过渲染、炒作赚人们的眼球。这并不是美国独有的毛病,这是资本市场找到了人们当今注意力发散、浮躁、而又需要刺激的毛病,利用、开发人性弱点后制造的大环境。影片中的旁观者们,激动地将一切从无到有再到无再到有的解读和揣测,电影的观众们很自然的就能看到其荒唐——人们太容易的就被媒体俘虏了,什么汪峰,什么王菲,什么房祖名,你以为你知道足够多的东西来评判讨论别人,但是你到底知道多少呢?你只是被呈现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很煽动人的情感,但你若被煽动,到最后只是浪费了一坨时间。电影这种默默的评论,是我非常喜欢的。

第二,完美婚姻、完美爱情的谎言
电影中男女主角认识的故事非常绚丽,男的很风趣很有魅力,女的也是很酷(The Cool Girl)。但是你我都知道,当你在外面跟异性认识的时候,你有多么卖力去遮掩自己,而肤浅的爱来的总是那么容易。再加上爱被商业化、浪漫化、轰动化了,人们对爱的认识早已模糊,以至于根本忘记了自己的遮掩,自己的谎言,也忽略了对方的不足,对方的假面(参听陈奕迅《大开眼界(打回原形)》),最后人人都“爱上”了自己本质上并不爱的人。在婚姻里,你并不能永远虚假下去,原本的你难免穿帮现身,这之后,婚姻就会碰到灾难性的问题。如果你没有长期处于亲密的关系,没有真正认识彼此,没有摸索过揭露对方后互相嫉恨的可能性,我们如何能有信心说自己婚姻将会完美?如何开心而无拘无束的发下婚誓?对于社会压给我们的这些“传统”“价值”甚至“任务列表”,我个人经常感觉得到,也很反感,而电影也充分的反映了某种极端的后果。我一向认为我们有人口问题,结婚生子都不能为人生价值定性。

第三,性别、社会角色、Feminism

(略有剧透,没看电影请饶过下面这段)





电影着重描写Amy同Nick的游戏,将观众的眼光吸引到了Amy的阴冷手段,大家看到的是电影里经常表现的那种老套的“女人因为男人怎么怎么样了,于是就报复这个男人”的情节,女性看似强大,但她的世界依旧是绕着男人转,她的生活依旧是男人生活的附属(又让我联想到了烂片《The Other Woman》)。Amy这个人不对、不健康,还有一方面是以上所述的原因。但电影里同时也有一个女探员,她的洞察力、她的直觉、她的智商、她的办案能力,都在自己同伴的上乘。而Nick的妹妹Margo,是Nick的精神支柱、也是他的道德秤杆。这电影里有趣的女人不少,但她们却没有Amy 风光,也没有得到Amy在结尾得到的补偿。这是一个很现实的细节。当今社会的话语权还是在男人,吃香的女人是符合社会所设想的形象的那种女人,而Amy完美的饰演了那个女人。为什么这个男女平等的社会目标解决的这么慢,为什么女权主义中有各种嘈杂的声音?参见第一,媒体的能力是强大的。


===============================================================
综上,David Fincher再次没有让我失望,这部电影是一部上乘之作,虽然这篇文章最后部分都是个人体会,不一定有人同意,但不能否认,整部电影从剪辑、配乐,到节奏、剧情的娱乐性,都是很让人满意的。从头到尾有不少大笑的时候,是本年度观影最美好经历之一。

 3 ) 说说我打两星的原因

看到好多给五星四星的,以及’冷峻’、’深刻’的评价。说说我为啥打两星。首先必须说明,无论大家怎么喷,两星是看完’全片’之后的诚实感受。之所以强调全片,是因为电影的开头是很棒的,4星甚至5星的确不过分。实际上,个人认为前1/3都很好,一直到揭穿整个失踪事件是妻子的预谋,都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而且悬念感很足。但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人物设定走偏了,电影失控了。
导演把妻子的角色设定成一个不折不扣的psycho——你知道这时候观众我有多失望吗。当主角变成疯子以后,所有黑婚姻,黑中产,黑中年危机,黑parenting和大众媒体等主题的深度一下子锐减。就像审问一个谋杀犯,如果他/她是故意杀人,那么背后就有很多原因值得深挖,然而一旦发现该犯人是精神失常,他/她杀人时只是在发病,性质和趣味性就完全不同了。而这部片子的2/3都是讲她如何发疯这件事,拍得再细再耸人听闻,也不过是一种基于“看精神病人如何创造性地发疯”的猎奇,并无多少深度或者批判性可言。女主psycho的基调定在那里,她再怎么疯狂、离奇,都显得“不足为奇”,不能/或者说几乎很难将其归结于7年婚姻盘根错节层层叠叠积累下来的问题的总爆发。
导演的第二个失误是没有对该爆发交待哪怕一个说得过去的、导致她爆发的原因。因为退一步讲,假如故事中断或后半部分,一定要把女主设计成psycho,那么铺叙部分就该加强对这段婚姻的窒息性的叙事。深刻而又不露痕迹地描绘,婚姻是怎样提供了,把她从常青藤高材生一步一步逼成psycho的“可能性”的情节。但是,也许是为了保持悬疑性,也许是为了突出揭露她其实是psycho的那一刻的强烈反差,铺叙部分对这个“可能性”着墨甚少,只能看出她的父母有控制欲,经济危机加剧了心理扭曲,夫妻之间缺乏沟通。以上三点,每一点都可以往细了拍,但是这部影片的情节却是蜻蜓点水式的总结,什么都提到了,可什么都只是浅浅地一笔,所以对于她的病变,观众无法同情——因为找不到原因。
来说个我眼中的最大败笔:抢钱的情节。情节由因果串连,因果构成了整个叙事。女主钱被抢的情节,是她联系巴尼叔叔的’因’,而且是唯一的原因——这说明,她联系巴尼叔叔纯属意外,她本来没有打算联系他——换句话说,巴尼叔叔的死,与女主的计划,以及她在电影里面忙活了大半天的事,没有一点关系。因此,叙述巴尼叔叔之死的全部情节,以及围绕此情节的悬疑部分(比如女主利用他对她的迷恋控制了他很多年的暗示),对女主的个性成因帮助不大,是进一步描写她疯狂的状态。最根本的,她这个人是怎样一步步走到现在的原因,还是没有看到。而巴尼叔叔之死几乎占据了电影的整个后三分之一。
个人认为,芬奇是个善于制造悬疑的高手,这从影片开头涌动的张力可以看出。芬奇真的很会撒网。但这部片子对角色设定的失误,对情节成分失去重点的把控,不仅让悬疑打了折扣(如前所述,由于缺乏对于女主心理变化过程的叙事,悬疑变成猎奇和惊悚),也让主题显得莫名其妙。网破了,不知道导演想强调什么,想黑哪一部分,一会儿是婚姻,一会儿是中年危机,一会儿是高级知识分子的冷漠教育,结尾部分似乎又在黑大众传媒与公众舆论之间的吊诡关系。
剧中那段至关重要的、造成了电影中一切结果的原因的婚姻(以及婚外情),还真没看出什么特殊或者特别残酷之处,更没有通过此片看出“婚姻的真相”——说有真相的同学拨冗也让咱开开眼?最真切的感受是,小本运气不好娶了一个高智商的疯子。。。。。。

补充:其实女主到底是怎么变成这样的真的很令人好奇,可以拍成一部电影。从小家境优越,从高中起就懂得运用美貌控制男性,并且一控制就是十多二十年,控制的男性不止一个,并且高知。栽赃一名男性(致其数年不敢翻案),杀死一名男性,最后跟本来预备栽赃的男性“按照自己的意愿”复了合。要我说,她跟小本那点事应该电影开头十几分钟就讲完,倒叙,重点拍恶女前传。。。。

 4 ) Creepy phycho bitch met the twisted society——首发抢个先

太困了随便说几句吧。
纽约电影节开场电影,人生也算赶了一次全球第一。

内容可以总结为creepy phycho bitch met the twisted society.... 两个半小时的片子,大概从半个小时之后就开始进入高潮,然后每一次在你觉着高潮将尽的时候就会情节斗转冲向下一个高潮,你以为自己已经看到了结尾,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暗射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到最后已经分不清谁最变态以及到底是谁的问题了,变态到看全片的时候心里一直在重复“Holy shit...."...活在自己世界里无drama不欢的女主角,活在支配里实际上也确实处于道德劣势的男主,活在对女神的YY里终于得到的时候却是被利用甚至被一刀封喉的男配……甚至所有配角,所有不知情的旁人,所有涉及到的亲属和外遇……每一个人物都是彻底的悲剧,是生活的祭品。

剧本和导演的功力还是很到位的,两个半小时略长但也没有失去耐性。镜头干净利落,我觉得剪辑最有趣的地方是片子里几次出现了恐怖电影中常见的暗示镜头,但实际上什么都没有发生,白白揪心半天,而真正最直接的血腥镜头,却出现在压根没有铺垫和心理准备的一瞬间,精准给力。

男女主演技都一流,男主角够崩溃女主角够变态,一颦一笑都恰好到位。还有今年在美剧、电影、百老汇和托尼奖四大阵营红到紫熟的NPH,出镜不多而惊(can)艳(lie),痛快淋漓地死在高潮里也算“死得其所”了= =

跟之前的片子比起来,这一部没有那么贯穿始终的暴力感,也没有那么赤裸裸的直接的冷色调阴郁,反而逻辑更好一点(虽然有些点似乎不是完美无瑕),故事性也更强。但是沉重感一点也不输于任何一部,是更生活化的悲痛和消极,让每一处变态都有理有据,每一个Go crazy都合情合理,温存和仇恨相爱相杀,演员无奈观众更无奈。很多似乎戏剧化的夸张和疯狂其实只是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绪和桥段放大到极致的效果,边看边后背发凉,虐你毫不犹豫。

 5 ) 让你怕,却不让你死

近日看到一条引人发噱的微博,几则夫妻对话,讲的明明是同一件事,两人的重点却完全不同。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则,丈夫告诉妻子他工作受伤,小婷把他送到急诊室,目前情况挺严重,可能要截肢!妻子却脱口而出:“小婷是谁啊?”乍看实在好笑,虽然有些夸张,但这也说明了女人是直觉先行的动物,而男人往往着眼于事实,因而对于女人的反应总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绪。 没办法,男女就是大大不同。热恋时,对方说什么都好,在一起久了,步入婚姻之后,一切就慢慢不一样了。男人开始觉得女人无理取闹,不过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却老是动辄得咎,最后已经不是让不让步的问题,而是心理压力的问题。男人想逃,女人就紧追;女人越靠近,男人就离越远。于是,各种恶性循环,导致最终关系破裂。说好要牵手一辈子,最后却连一刻都不想再触碰。原本最亲密的感情,却慢慢成为最想逃离的束缚,许多走不下去的婚姻皆是如此。 电影《控制》﹙Gone Girl﹚,那对貌合神离的夫妻就是其中之一。妻子在结婚五周年当日失踪,原本就感情不穆的丈夫错愕之余,只能硬着头皮想办法找出妻子。没想到在搜索的过程中,丈夫竟从被害者家属渐渐变成涉有重嫌的罪犯。然而,悬疑电影的定律通常是:看起来越像凶手的,往往不是凶手。 【男人永远不知道女人在乎的是什么】 尼克﹙班艾佛列克饰﹚与爱咪﹙罗莎蒙帕克﹚原本是一对恩爱夫妻,回溯两人相恋的时光,和所有心有灵犀一拍即合的爱情一样美好,彷佛天造地设的佳偶,水到渠成后,自然步入婚姻。然而,婚姻生活却不如预期,从彼此相爱到渐行渐远,从无话不谈到话不投机半句多,慢慢地,佳偶变怨偶。这似乎是常见的婚姻状况,有些人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些人却无法视而不见。不能忍耐,就必须做点什么。 人会改变,爱情也会,但婚姻不许改变。或者应该说,越真实,越幻灭。我们爱的经常是想象中的对方,对方爱的也是想象中的你。而婚姻,就是一个从美好想象走到真实状态的残酷过程。有些人经过磨合,更了解对方;但有些人磨合不了,只怨对方不了解自己。爱一旦生怨,过去的爱,也就真的成为过去。想要维持婚姻的不变,两人就得做出改变,偏偏自我认知中,需要改变的,往往不是自己。 事实上,相恋不等于真正了解,结婚也不等于永结同心。最初相恋时的心有灵犀当然不容否认,但那仅是爱情的一部分,随着时间过去,更多相处细节在对方心里的撞击,才是爱能否继续的关键。电影中,爱咪写的一本日记,成为犀利冷酷的视角,隐藏在真真假假的背后,是经年累月下对丈夫日益深刻的怨恨。而状况外的丈夫,打死都不会知道妻子真实的想法,就好比两人同在迷宫之中,妻子都已经走到最核心之处,丈夫却始终徘徊在入口。曾经再怎么心有灵犀,也抵不过往后日日夜夜的无心。 已经没有爱的夫妻,大不了就是离婚。然而,比没有爱更糟的是爱变成了恨,当恨成为爱的支点,两人的牵扯就不仅是表面所见那么简单。偏偏恨往往比爱更持久。爱,能让人心甘情愿改变自己;恨,则是想尽办法改变别人。男女之间的战争往往源于:男人永远不知道女人在乎的是什么?而骄傲聪明的女人也绝不会善罢干休! 【“真相”是经过控制的结果】 这虽然是一个家庭的失踪事件,但透过群众的聚集与媒体的煽动,它摇身一变成为轰动全国的社会案件。明明事不关己,但每个人都能说出一套自己的看法,眼中所见再加上一点想象与媒体评论,“真相”眼看就要呼之欲出。事实上,没有人在乎事情的真相是什么?却能对别人的生死大事轻易就大放厥词。人言可畏,正是因为你明知道他们是错的,但所有人却把错全指向你。就好比你被关在疯人院,你拚命地说自己没疯,别人却更肯定你是疯子。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尼克明知会被修理仍硬着头皮参加一个热门的访谈节目。媒体最擅长操控人心,但只要你能操控它,一面倒的结果就可能彻底反转。人们想看的不是真相,而是一场精采的“表演秀”,谁有更好的表演能力,谁就能反败为胜。所以,“真相”往往不是真相,而是经过精心控制的结果。 【如影随形的颤栗,最是恐怖】 大卫芬奇的电影,从不让人失望!本片改编自吉莉安弗林﹙Gillian Flynn﹚的同名小说。没看过小说,直接看电影的效果更惊悚!一开始,步调缓慢冷静,随着剧情抽丝拨茧,观影的我们不知不觉变成了不明所以的丈夫尼克。妻子﹙敌人﹚明明消失了,却彷佛如影随形的鬼魅,冷不防就挨上一拳!比死更恐怖的是,时时被死亡阴影笼罩,却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就好像有人把手放在你的脖子上,不出力,也不把手移开。 台湾将片名译为《控制》,个人觉得相当精准!这世上没有真正的完美,就像人与人之间难有全然的了解。自以为了解对方,想控制对方的一切,拥有的也不过是想象中的完美,真实依然是越离越远的心。 了解人性与掌控人心确实是最厉害的报复!但控制不是爱,恐惧也不是爱。如果不在乎有没有爱,只想活在自欺欺人的世界,当然,那是你的选择!

 6 ) 我没有结过婚你不要吓我

这是一则关于婚姻的现代寓言。关于婚姻,这个故事中的表象仍是亘古不变的围城和坟墓的困局,激情到日常,幻想到破灭,相爱到冷漠到怨恨到相杀。新媒体引导下的公众舆论为这则故事披上了现代性的外衣,但对于长期浸淫在美国文化中的观众而言,公众群体无意识和易被操纵的本性也早就不是什么新鲜内容。

*

太阳底下并无新事,而这部电影却如此引人入胜地把这些平凡的主题勾兑得别有滋味,有声有色让人欲罢不能。故事成功塑造了一对非正常的夫妻尼克和艾米,为人艳羡的金玉良缘天作之合。同作为事业有成的文化工作者,二人皆属聪明机敏,博闻强识,品味不凡之人。如此高度契合的婚姻却偏偏在两个聪明人的经营下不断走向破灭,直至妻子导演了一出惊世骇俗的失踪戏码。除此之外,故事的另一个新意则是第三者力量的引入,同著名的辛普森杀妻案类似,媒体和公众作为看客和自诩的裁决者一边摇旗呐喊一边推波助澜,他们的介入把婚姻生活从私人领域内抽离出来,置于公众舆论的审判台上。将私人情感和大众的道德判断糅杂在一起,在故事的立意层面构建起纵深,也让简单而老套的故事设定交叉出新的复杂度。

讲故事的方法同样重要,对于本片可能更加重要。这样一部长度约150分钟的电影,却丝毫不觉拖沓,整个过程充满惊喜而畅快淋漓。得益于吉莉安弗林的原著和剧本,大卫芬奇的运筹帷幄,这一趟两个半小时的过山车遍历险境,令人时而百思不解,时而会心一笑,时而拍案叫绝。仅仅通过轻轻拨动剧情的木偶线,无需诡吊的配乐和故弄玄虚的气氛渲染便将悬疑推至极致,足见编导功力之深。

整个故事的结构十分精巧。做一个无聊的解剖的话,叙事在横向上分为两条线索,分别以尼克和艾米为中心人物平行展开。而纵向上则是按时间序列,以艾米的计谋揭露为中心点分为前后两段,其中前一段可以视为事件的悬疑篇,后一段则算是事件的解决篇(小学生柯南既视感= =)。

前后这两个段落中叙事其实又各不相同,在悬疑篇中,艾米失踪后尼克的生活和侦破进展是按照时间顺序发展的明线,而伴随艾米日记中的倾诉这一暗线,我们得以从回溯的角度一窥二人的婚后生活。明面上,案发现场疑点重重,线索层出不穷,尼克的生活浮出水面——婚外情,吃软饭,貌似无辜的他却包裹在谎言之中;而暗地里,艾米鬼魅般的叙述则将婚后生活的不幸与浮现的线索一一对应,冷漠,家暴,字字血泪。尼克和艾米的两条主线如同磁带的AB面,一明一暗,一顺续一倒叙,一实一虚,构筑了镜花水月般的婚姻迷宫。

当艾米的日记被找到,所有线索都浮出水面并指向一处时,早就被邻居和媒体记者们穷追猛打的尼克已经千夫所指百口莫辩。而电影则在明示尼克的茫然不解的同时,借助女警官之口,让开了上帝视角的观众意识到事情并非如此简单。比起侦探小说式的推理来鸣冤昭雪,这则故事在此却突然神来之笔直接将艾米的所有计谋整盘托出,其此时已改头换面避人耳目,只待目睹背叛自己的丈夫受到惩罚,这果然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至此撕破迷雾,女主角艾米终于从幕后走上台前,让故事继续朝着未知的方向进行下去。

上半段故事是静态的解谜,诸多线索逐渐收拢,与之相比,下半段的故事骤然增加了具有无限可能的开放特性,男女主角的命运成了最大的谜团。男女主角各自的境遇则作为两条叙事上的明线齐头并进。焦头烂额的尼克开始试图反击,谋求资深辩护律师帮助,寻访妻子的“受害者”们,最终将自己的命运的赌注押在了电视访谈上。而艾米的隐居生活亦遭遇重大打击,聪明反被聪明误,自身甚高的犯罪头脑偏偏栽倒在两个老江湖的鸳鸯大盗手上,而不得已转而投奔曾痴情追求她的富家子弟。此时,尼克在电视上播出的“忏悔录”成为了扭转二人明运的契机。

从艾米目不转睛地凝视着荧屏另一端那个爱过恨过的男人的时刻开始,结局便已经写好。于是富二代成为又一个艾米的牺牲品,艾米再度出现在刚刚保释的尼克面前。至此,两条线索终于汇成一股,死去的婚姻再度复生,以一种符合我们期待却不符合我们理想的扭曲形态。

“她到底在想什么?”影片首尾衔接,形成了一个无法逃脱的环形。两个人的生活由分离到汇合,再次分离,各起波澜,而又最终再次会合。整个故事的立意与结构精妙绝伦,立体而不散乱,内容和层次之间的关联更是有一种叙事的美感。

*

但结尾不意味着结束。对于公众而言,这起轰动全国的失踪案无疑只是一场一波三折皆大欢喜的美国往事,万众瞩目的美国甜心死里逃生,变态绑匪死有余辜,出轨丈夫重新做人,一段即将崩塌的婚姻重新被挽救。公众和媒体们不会相信也不会去试图想象自身只是受人摆布利用的棋子,也不会反思自己的武断,认知失调机制会让他们更加坚定地认为无论如何丈夫就是有错只是我们宽恕了他而已。

极少数人:尼克,尼克的姐姐,律师,女警官,艾米的前男友,当然还有艾米自己,他们知道事实,却不能或不愿去还原真相。尼克可能是其中最为痛苦的一人,在艾米的威胁之下,最终还是决定要和这个曾经想要置其于死地但又为了回到他身边而动手杀人的女人在众目睽睽之下维持这段婚姻,养育孩子。

于是我们不解且愤怒,正义没有伸张,Bitch还是那个Bitch,更为惊悚的是,Bitch告诉尼克:这就是婚姻。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不禁愕然,要不是离门远的话我拔腿就跑,然后直接去离家最近的影碟店预定DVD等回家的时候放给亲戚们:看,这就是我单身的理由。

但我终究没有走,谁特么会信一个女魔头的话。可我们还是会去思考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除去疯癫的因素,为什么两个如此默契的人会走到这一步,毕竟他们之间的契合是我一直在寻求的东西,即使某位名人说过在虚拟作品中寻求真实那一定是脑子有问题。

尼克至始至终都被老婆玩弄于鼓掌,换句话说,似乎就是大多数已婚男士的代表,区别在于程度。也和很多男人一样,相识之初浪漫贴心信誓旦旦,婚后冷淡懒散浑浑噩噩,在现实生活的打磨下激情不在,甚至开始寻求婚外的慰藉。

艾米要比尼克要耀眼的多,和尼克一样也是一位小有成就的文化工作者,但同时是父母所创作的畅销全国系列童书《了不起的艾米》的原型,周身贴满了金光闪闪的标签:哈佛高才生,聪明风趣,美丽,超凡脱俗。在遇到风度翩翩谈吐不凡的尼克之后,艾米为其吸引而与之步入婚姻。

两个聪明人,相似的背景知识结构,用流行语来讲即是具有同样的频段和波长(频段波长二者属等价表述,因频率乘以波长等于光速= =)。在结婚关系中,总是要有主导者和控制者,聪明人在一起更是要争个高低。很显然,尼克输了。失去了掌控能力外加现实的不如意使其更快地变成一个自己曾许诺不会成为的人。

艾米是受害者,亦是加害者。她聪明至极,聪明到不屑于理会“宁信世上有鬼不信男人一张嘴”的古谚。她问尼克会不会像其他人一样甜言蜜语哄骗她,尼克情真意切地表示不会,有理由相信热恋中的人在此时的确是真情实意(在此问题犹豫的人都孤独终老于是灭绝了)。于是她认为尼克将一直恪守诺言,一直让婚姻保持新鲜感,把寻宝游戏一直玩下去。至于婚姻破灭什么的,她没有想过,毕竟他们都是聪明人,是灵魂伴侣呐。共同扶持并不在她的字典里,她要的是设想中充满乐趣永不褪色的完美婚姻。

于是当问题出现,当她的婚姻像俗人们的婚姻一样开始倾覆时,一切的问题都转到了尼克头上,这个男人才是罪魁祸首,是背叛了这段婚姻,背弃承诺之人,甚至还贪图自己的钱财。这就是对灵魂的谋杀,于是必须受到惩罚,比如死刑。

而当尼克在电视上伪装出自己的忏悔后,艾米这个疯女人居然又像小女孩一样相信了他。她当然没有信,但只是想要,哪怕是装出来的,至少看起来是完美的婚姻。为了这个她不惜杀人,用自己的头脑制造另一个骗局,然后回到这个怨恨畏惧自己的男人身边,威逼他将这场婚姻继续下去。

那个辩护律师说的一点没错,“你们俩是我见过最疯狂的人”。除了艾米,另一个疯了的人就是尼克。即便被折磨的奄奄一息,即便重新认识了生命中最熟悉的陌生人,他还是选择留下,被控制。我猜,这不仅仅因为艾米的恐吓,什么身败名裂,什么父子分隔,这些都不是问题,他完全可以打出手里的牌,借机逆转,最不济不过鱼死网破。两个人自由恋爱走到一起一定是骨子里有些东西在互相吸引的,这些东西包括危险与不安。对于尼克,除了自己仍旧完整的家庭,对于自己错误的些许反省,恐怕也仍有着同样疯狂的因子在血液中需要有另一个同类来压制。

他们剩下的生活,可能仍是被勉强称作婚姻的东西,是小说家们绞尽脑汁把矛盾推到极限时的衍生物。但这才不是我们日常对于婚姻的概念,除了共同生活,柴米油盐,哪怕偶尔的分歧,以及十之八九的不遂人意,但总归是要一齐前进一齐努力一齐互相理解的一段过程。允许我再掉一次书袋,根据多伦多大学今年的一项研究(发表于《实验社会心理学》),相比那些不断成长并克服问题的情侣而言,那些感觉相互之间完美契合的“灵魂伴侣”们更容易分手。毕竟不同的人,总归是有分歧的,这些分歧造成的不快对于这些人更为致命——这意味着不再完美。引用实验人员的一句总结:这(伴侣关系/婚姻)就是一段旅程,你对现在感觉更好,在未来做的就更好。

*

说了一堆被前人们从诗经开始一直到当下的流行歌曲中吐槽过不计其数次的废话,似乎勉强感到婚姻没有那么可怕以及艾米确凿无疑就是疯子无误。最后的话留给这场闹剧中最不堪的人——警察和FBI(公众和媒体已经被社会学家吐槽够多了),哪怕只要按照艾米的胡编乱造顺藤摸瓜追查下去,很容易就会发现她的谎言,尤其对于搭上性命泡妞裸死床上的富二代巴尼(没注意片中的名字),这起莫须有的绑架总会有各种漏洞(和观众的上帝视角无关)。除了明哲保身的女警官,其他警察乃至FBI居然也都放弃了职业素养,竟然仓促结案,编剧你是对FBI有什么偏见么......

 短评

FFF团大作,四星半,好一对天”作”之合,结局没有改动,剪辑依旧犀利干净,本阿弗莱克真的很贴男主的人设,笑起来又creepy又喜感,面瘫一点不浪费,还贡献了本片90%笑点,其实这是荒诞喜剧我会说,女主SJB起来睫毛都会颤抖,太SJB了,男女主简直天造地设配一脸HE,哈哈哈单身狗笑着出影院最佳选择

6分钟前
  • DEPARTURES
  • 力荐

哈内克似的割喉真是万能药... 大卫芬奇要多恨现代媒体。美国社会结构就是少数精英控制了洗脑话语权,而大部分人则自觉或者不自觉地维护着虚幻的道德...

8分钟前
  • 文西
  • 推荐

爱人不见了,千夫所指。爱人回来了,万丈深渊;婚姻是一袭华美的袍,这是面子。爬满了虱子,这是里子。

11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I love David Fincher! P.S.: 开始前,旁边坐在一群couples中的单身小哥无聊郁闷地喝咖啡;结束后,他幸灾乐祸地跟我说,Now every couple feels no good...

13分钟前
  • Wilkins
  • 力荐

很讽刺啊,高帅富输在大电视上,因为丈夫的深情表演被高分别率的宽屏大电视放大了,如果妻子看的是旅馆里飘着雪花的小电视的渣画质,八成是不会被忽悠的。所以这片子说得就是媒体,尤其是装备精良的媒体有多么可怕,正是为了对抗扭曲现实的媒体,才有的广电总局吧 #工业改变一切#

15分钟前
  • 张小强
  • 力荐

人渣大战

18分钟前
  • RKO
  • 力荐

讲了一个天蝎腹黑绿茶婊的故事!

19分钟前
  • 幸运儿与脱身术
  • 推荐

酷到不需要朋友。一个狗咬狗的故事,没有人是无辜的。喜欢男主问为什么我们要毁掉对方互相伤害的时候女主面无表情的答因为这就是婚姻。结局啊结局,我原本以为两个人中终究会有一个杀掉另一个,没想到是一个更加恐怖的结局。

23分钟前
  • 我不是盆栽啊
  • 还行

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女主角的有力竞争者,当然这也绝对是一部芬奇风格的佳作。这是一个从头到尾都猜不中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情节的故事,叙事视角转换,真相谎言交织,边看只能边感概中国再过一百年也写不出这水平,回来一查原著小说曾经连续八周位居纽约时报精装小说畅销排行榜第一名。【MCL JP】

26分钟前
  • 私享史
  • 力荐

以为结局会改,但只是比小说延续了一些情节,但本质上还是那种生活。全片越看越浑身发冷,女主角的表现确实是奔着小金人去的,但若不是为了冲击奥斯卡,这片本该是情人节的最佳献礼。

28分钟前
  • Sophie Z
  • 推荐

年度最佳date movie💄

30分钟前
  • 推荐

“我爱过你,可后来我们做的一切就只有互相怨恨、互相控制,带给我们的只有痛苦…这就是婚姻” 大卫·芬奇近几年最具观赏性的惊悚悬疑片,水准直抵《七宗罪》,观感介于《危情十日》《登堂入室》之间,手脚发麻,牛逼到停不下来,2014年度十佳。“当两个人相爱,但无法幸福,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33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这片无敌了。故事太尼玛牛了。人物状态看得我蛋都疼了。芬奇就是我的神!

38分钟前
  • 云中
  • 力荐

一对和谐的夫妇坐在沙发上尴尬地看完了这片。。。

42分钟前
  • 朱老板
  • 力荐

男:我们互相折磨,互相控制,这样有什么意义呢?女:这就是婚姻。

45分钟前
  • ToTheMoon1900
  • 力荐

相信我...其实,这就是马伊琍和文章的故事...

47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力荐

唯一令我不解的是,聪明绝顶的女主为什么不好好跟长得像马云的富二代在一块儿,而要回到那呆傻的丈夫身边呢?就因为看了会儿电视?

50分钟前
  • 似零
  • 推荐

后半段我一直期待有更惊喜的东西,可惜没有。

52分钟前
  • L'automne
  • 推荐

芬奇的导演值得五星:干净、冷峻、爽利、紧凑而又松弛有度,高潮一幕的配乐甚为精彩,视觉冲击力十足。情节编排上出人意料,有较为明显的社会讽刺,唯一不足在于对Amy的性格解释缺乏,过分聪明的同时也相当愚蠢,而这一切却都理所当然。

53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最近看了太多不温不火的文艺片 芬奇叔一出手直接被震得回不到现实世界 原作者执笔很棒 跳切这么多叙事一点都不乱! 女主是一朵最高等级的白莲花! 人美心狠手辣 专注高层次人格扭曲数十年! 自打中段揭露是自导自演以后 我胃部搅动和后脑发麻的感觉就没停过啊! 层层转折后的结局那真是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55分钟前
  • kidpt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