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沙

战争片大陆2011

主演:徐僧,国歌,高子沣,刘鉴,郭东文

导演:安战军

播放地址

 剧照

惊沙 剧照 NO.1惊沙 剧照 NO.2惊沙 剧照 NO.3惊沙 剧照 NO.4惊沙 剧照 NO.5惊沙 剧照 NO.6惊沙 剧照 NO.13惊沙 剧照 NO.14惊沙 剧照 NO.15惊沙 剧照 NO.16惊沙 剧照 NO.17惊沙 剧照 NO.18惊沙 剧照 NO.19惊沙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2 20:19

详细剧情

  1936年6月,红军长征胜利后,红四方面军主力奉中央军委命令西渡黄河作战,这就是赫赫有名的西路军。沿途敌兵疯狂围堵,连日不断,茫茫戈壁,天寒地冻。1937年1月,筚路蓝缕的西路军第五军、九军和三十军历经艰苦,攻占了高台、临泽等据点。而这次具有重要意义的胜利到来同时,也意味着最终的生死血战拉开大幕。时任国民党第二方区司令官兼青海省主席马步芳,是只手遮天、狡猾狠毒的一方霸主。他派出奇兵将临泽等地分隔包围。历经八昼夜拼杀,红军所在的高台失守,马步芳旋即对红军展开疯狂的围剿和血腥屠杀。  在此危亡时刻,秦基伟临危受命,带领着红军最后的数百人抵死突围……

 长篇影评

 1 ) 为什么好题材到了中国导演手里就变垃圾了呢?

         历史是真实的历史,事情也是好事情,可是就这么好的事情,拍得却是一塌糊涂,战争场面因为没有几句台词,也不要多少实在的演技,所以先暂且不谈。可是就有点空闲的时候,这些人物说的话怎么就一板一眼的不像那么回事呢?导演同志,你觉得当初在那种战场环境下的人是那么说话的么?那种不自然的台词,明显的雕琢痕迹,怎么就不能从中国电影里去除?就像某些记者一样,采访别人还要叫别人照着稿子念,那种出来的效果,是人看的么?当然记者的本意是对方不照着稿子念就没法见人,可是最后新闻见人是可以见人了,就是人不再见新闻了。你说你记者白白的浪费这么多精力干啥呢?

        当然,导演,你说,你白白的来糟蹋中国军人的历史干啥呢?

 2 ) 《惊沙》:残酷的战争,远去的历史

《惊沙》,这部战争电影讲述的是红军西路军在1937年血战临泽真实历史,红军西路军由徐向前率领,从河西走廊突围与陕北红军会合,这一路浴血奋战长达数月,把持河西走廊的国民党将领马步芳的军队穷追不舍,《惊沙》的故事重点就是展现在临泽的一场突围战斗。这场战斗由当时年仅23岁的红军军官秦基伟指挥,在极端被动的条件下,秦基伟仍然能够率领官兵突出重重包围,展现了红军的顽强与不可战胜。
 
秦基伟率领的其实是一支后勤部队,在前无增援,后有追兵的情况之下,还要照顾老弱病残孕,这样的情况几乎等于身陷绝境了。但秦基伟没有放弃对于突围的希望,即使在最悲剧的情况之下,仍然能够保持对最后胜利的信心,这或许也是共产党人能够坚持到全国解放的根本原因,不抛弃,也不放弃,即使战死疆场也不举手投降。《惊沙》是红军精神的一种体现,不光是这一场战斗,从南昌起义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每一场战役都能够看到这种宁死不屈的奋战,国民党军队即使装备精良,给养丰富,但仍然无法打败共产党的军队,是精神这种强大的武器在支撑着他们前进。
 
战争是残酷的,残酷到一种无法想象的地步,生死在这个时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胜利。怕死的人,往往会最先死去;而勇敢向前的人,往往也会争取到生存的权力。《惊沙》之中,展现了一幕幕战场上的殊死搏斗,影片的战争场面做的很好,爆破、近身肉搏、枪战、夜袭等等场面都十分逼真,这说明在技术上,国内的战争影片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影片中虽然没有大牌明星,但是场面逼真,情节曲折,所以看点还是足够的。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很难想象到战争的可怕,那种子弹四周飞舞,炸弹遍地开花,敌人蜂拥而至,这种地狱般的场景令人恐惧,但战场上是不容许人害怕的,害怕的人只能是瞬息间被毁灭掉,只用勇敢向前,才能搏杀出一条生路来。
 
《惊沙》中重点刻画的人物是秦基伟,他建国后曾任国防部长,在年轻时就展现了大将之才,23岁即指挥了这场成功的战斗,指挥更是在祁连山中打游击战多年,是共和国的开国功臣。片中的秦基伟英明果断,对敌情有敏锐的判断力,在关键时刻往往做出最正确的决定,这是战争胜利的关键。影片中比较感人的一幕是秦基伟的妹妹第敌军抓走,但千钧一发的时刻,秦基伟不得不亲手送妹妹上路,因为妹妹被敌人带入军营的话,那更是生不如死,在战场上,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心软只能是害人害己。《惊沙》这部电影展现的虽然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但这段历史在革命战争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这部电影,可以看到红军的坚韧和刚强。
崔汀/文
 

 3 ) 典型的主旋律教育片,冲锋枪类型是硬伤

作为一部典型的树碑立传式的主旋律教育片,相对以前的老战争片,本片的确是有进步的。整部片子的基调、颜色和西路军的悲壮遭遇很是相配,相对于一些只追求视觉美的军服一尘不染脸蛋白白净净甚至描眉画眼的红军八路军战士,本片灰头土脸衣衫褴褛的外表下坚毅决绝的红军将士更符合历史真实。 与马家军的每次血战虽然有些雷同,但仍然较有视觉冲击,血腥暴力,将战争的残酷和惨烈表现得较为到位,算是一部合格的战争片吧。 当然,片子无论是道具还是故事,都还有不足和商榷的地方。 1.诚如有的观众所言,片中敌我双方都有大量的士兵使用斯登冲锋枪作为主战武器,这是枪械师的失职。斯登冲锋枪产生于二战,当然不应该出现在超时空的1936年,应该用德制MP18冲锋枪(俗称“花机关枪”,当时红四方面军装备最多)。作为较为认真的战争片,这种硬伤是不应该有的。 2.相对来说,片子还是比较脸谱化,正方基本还是高大全一身正气视死如归,身中数弹仍能所向披靡,典型的例子比如身中数弹仍然冲进地道炸毁地道的桥段。反方凶残狡诈,没有一个戏份突出的反方形象,基本都是路人甲乙丙的套路。 3.片面追求唯美反而失真。片中有两位被俘女红军战士被马家军全裸吊在一起的镜头,女战士的过耳短发仿佛刚刚拉直一样干干净净乌黑发亮富有光泽,美是美了,但事实可能会是这样吗? 4.为了悲情,故事情节不能让人信服,比如,秦基伟三妹张桂芳的牺牲。当时,张桂芳被马家军士兵俘虏,被驾着胳膊拉走,秦基伟为了不让桂芳当俘虏,毅然开枪打死了桂芳,最后抢回了尸体。故事比较煽情,问题是既然秦基伟可以用冲锋枪连敌人带自己人一并打死,他为什么不能只打死挟持桂芳的敌兵,让桂芳自己跑回来获救呢。哪怕设计成让桂芳在跑回来的途中被敌人打死也比现在更合理。纯粹是为了煽情而特意安排的剧情,并不能打动观众的内心。 5.鉴于片子的血腥程度,属于儿童不宜的类型片,千万不要组织小学生集体观看,家长也不要带孩子观看本片。 6.应该组织政府官员集体观看,让他们受受教育,别光知道贪污腐化。受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官员。 PS. 告慰西路军将士最好的办法就是恢复历史真相,给予西路军将士应得的地位和荣誉,照顾好幸存的西路军战士和阵亡的西路军战士亲属,不要让他们流血又流泪,还有广大的志愿军战士和更广大的抗日的国军将士,好在国家正在一步步进步,相信未来会更好。

 4 ) 你,记得吗?

看了这部电影,你觉得恐怖吗?

看了这部电影,你觉得屈辱吗?

看了这部电影,你有所痛恨吗?

看了这部电影,知道我们的和平、生活多么的来之不易吗?

看了这部电影,你知道了,自己的目标,是在哪里了么?

我不认同那些说这部电影“假大空”的,也许这部电影,有所夸张、甚至错误。但是,很多人的鲜血、我们民族的历史,难道全是虚构?

 5 ) 我都不明白片名的意思

我一直对我们国家的很多电影奖,抱有极大的怀疑。

这部电影中,有很多始终不明白的事情:
1、片名是神马意思?
2、那对兄妹的感情,太暧昧了。
3、……
太多了,我都记不住了。

我常常责备自己,没什么审美,因为我始终都欣赏不了主旋律电影。
就爱娱乐片。

导师特别善良的说,战争场面拍得还行。

作为看着美国电影长大的人,我实在找不出可以和美国电影战场场面较量的地方。

好吧,我比较不厚道。

 6 ) 很棒的战争片

基本符合历史事实,比较客观。
战争的残酷表现得淋漓尽致,没有过分的夸大和粉饰,比同类的国产战争片要好太多!!!!

 7 ) 够惨烈不够感动

 在没看到片名的时候,我以为是《金沙》,革命片嘛,立刻想到的是“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看到片名,是“惊沙”好吧,这回想到的是古龙,定格的意向,对衬着西北黄沙漫漫,该是一部与惨烈有关的片子了。

这段历史我们已经需要借助百度来重温了解了,当年红四方面军在长征后一路西行,西路军的命运就基本上是一个惨烈的代名词。当年在去青海湖自驾途中,在西宁小驻,参观马步芳大帅府,里面阻挡西路军也是其一个生平之一。当然,从今天来看,甚至算是恶行之一,好在我早已学过辩证唯物主义,知道从哪个角度来看,没有责难,只有叹息。

这部片子完全是主旋律,我疑心这是给秦基伟将军生辰或是忌辰某个纪念性日子的献礼片,尤其当片尾出现八四年那场著名阅兵,当时阅兵总指挥秦将军向邓主席汇报受阅部队已一切就绪,那个耄耋老人你不能不为他庆幸,不能不为他感叹,啊,他居然是当年西路军的幸存突围者,粮草无援,前途难测,但居然,他真的活到了革命成功,建立新中国的那一天,当上也共和国的国防部长,啊,真的感叹,相比起那些大批牺牲者,他被历史选择,他的确幸运。


这是一部战争片,说实在的,我对战争片厌倦已久,虽然小时候一听到打仗的片子就兴奋得要命,但我早已长大不是吗?早已知道世上并不是黑白世界,并不只有好人坏人之分,甚至,因为这些战争都是内战,部队的对垒其实是骨肉相残,对于正义与非正义了还起了深深的困惑。当然,这种想法算是政治不正确的,因为这正是制度更迭,政权夺取的必经与残酷之处,从中国历史来看,没有兵不血刃的战斗,没有和风细雨的革命,没有不付出代价就前进的历史。。。好吧,我都理解,我只是不再乐于见到了。


这部电影取的是西部军众多战役中的一个,临泽之战,充分显示秦将军聪明才智的一场战争,完全以少胜多的突围之战,每日一战,只有战士和烈士。据说导演为此投入的弹药,营造的效果是同类题材中少有的,但是,在我眼中,那些战争场面,不过是两只部队,双方几千士兵的几千种死法展示而已,有些我都要情不自禁地闭下眼睛,不忍,实在不忍。

里面当然安排了情节,一对夫妻,两个小孩,一个左倾分子,一开始出现的王医生和文护士乍现的爱慕还真的有点感人,可惜,战争容不下一对普通恋人,他们分别牺牲了。那对夫妻,桂芳和韩仕宏,算是主要的配角,为了革命,付出一切,包括一个还在孕育的孩子。但怎么就不太能打动我呢,八卦一点,我倒觉得桂芳更爱三哥啊,还有韩最后去炸那个洞之前他明明被机枪疯狂扫到,应该立刻倒地啊,却仍能跑个几十米去把那个洞炸了,噢卖嘎,这是什么样的不死之躯啊,这也是本部片子最大的弱点和BUG,同理可证那个留下来掩护撤退的彭同志,他明明已经瘫在死人堆里了,却又能搞些炸弹重新战斗。。。。这部片子拾回了往日令我们发笑的战争片的雷点,只少一个桥段:交党费。

看完片子出来,已近正午,阳光炽烈,是一个最美好的金色秋天,风有点大,吹来远远近近不知道哪里的花香,安庆路上人车安然,各安其事,呵,是个太平盛世啊,立在路口,为了眼前这和刚才电影院中完全两样的情景,突然忍不住要热泪盈眶了。

 8 ) 典型的中国主旋律话语


惊沙记录了1937年中国红军西路军在甘肃林泽遭遇国民党马家军围剿的历史事实,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由秦基伟领导的红军战士英勇作战,以沉重的牺牲最终实现部队的成功突围。
作为一部反映西路军悲壮历史的影片,《惊沙》触及了一个极好的题材。然而最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一部彻头彻尾的主旋律电影。一个近乎完美的主角形象,一批英勇壮烈的革命烈士,一群一无是处的反派,以及极端严峻的困难被一次次奇迹般克服的情节设置,构成了这部影片的全部。
当然,《惊沙》并非一无是出,其在音乐的应用,画面的冲击力等方面都较以往的主旋律影片有所进步。但如果用更挑剔的眼光来看待这部影片,惊沙给人留下更深刻印象的还是它的几处硬伤。
首先是在制作上,不符合时代背景的机枪,松垮的绷带等镜头暴露了制作方在细节上的不用心。
演员的表演也让人感觉遗憾。徐僧扮演的秦基伟,让人感觉坚强地近乎死板,难以触及内心的情感表达。而韩仕宏在丧妻之后的那场哭戏也很难让人感到合格。 郑义斋的表演则是平庸地让人几乎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而最让人诟病的则是影片的编剧,人物过于脸谱化,好人好的一塌糊涂,反派则坏的彻彻底底。人物身中多枪依然能将炸药包成功投出等诸多违背现实的场景,都让观众缺乏真实感。而桂芳、彭定山等人的死也明显流露出导演刻意煽情的痕迹。
以上几点尚可以归结为技术上的不足聊以原谅,而影片的主题则是最让我个人感到不适的。影片导演试图通过再现70多年前的那场艰苦战役,表现秦基伟等英雄人物的高尚品质和丰功伟绩。
在这里,可憎的是那些围剿共产党的马家军,战争本身似乎并没有过错,相反,战争还成为了英雄展现魅力的舞台。
这部电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1990年的台湾电影《异域》,该片同样表现的是一支孤立无援的军队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屡次击退敌人的事迹,然而表达的却是强烈的反战情怀,充满了对于战争的控诉。
而本片却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战争的艰苦不过是突出英雄品质的一种工具,个人的牺牲成为一种理所当然,战争的正义性,牺牲的感人性得到放大。影片总是从拔高了的视角出发,关注的是更为整体的利益,而缺乏从更为具体的个人视角的解读,这也正是长期以来中国主旋律电影的通病。
尽管影片成功实现了对英雄人物的塑造,并赚取了部分人的眼泪,但显然这种错误的战争观、英雄观是不值得提倡的。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部影片作为中国主旋律电影的一个典型是失败的。

 短评

并非又红又专,带有中国式爷们气概的主旋律片...还是挺激昂的...很用心的一部作品...

6分钟前
  • pksky
  • 推荐

有些地方用力过猛。

7分钟前
  • 🍄
  • 还行

不被认可的历史尘封在了70年前的荒漠戈壁上

10分钟前
  • 🌻樂芃☯️
  • 还行

主旋律的紧

14分钟前
  • 老晃
  • 还行

因为历史问题,西路军始终没被讲述和挖掘过,直到近两年,才终敢于宣传,我只能说这种题材本身就很不讨巧,又很不好拍

16分钟前
  • lanca
  • 还行

不错

18分钟前
  • 麦子
  • 还行

怎么说呢,1937年就拿着斯登式到处突突着智能追踪子弹的超时空战队

23分钟前
  • Albano
  • 很差

说实话这比《喋血孤城》好看多了,只是结尾有点过分奉承赞扬中共

25分钟前
  • 醉舟
  • 推荐

惨烈大于感动

27分钟前
  • 阡陌尤青
  • 还行

很久没有这么热血的片子了,炫耀IQ炫耀金钱逻辑混乱的所谓欧美大片,低级恶俗垃圾笑料拼凑的所谓贺岁喜剧,歌功颂德的历史事件的流水账似的所谓红色电影,都不如这样一部选择一个历史细节一个感人场景来得更加触动心弦,引人深思。至于很多人表示不爱看不好看,只能说明我们社会太多都是贴着伪红色标

32分钟前
  • 明子
  • 力荐

战争对女孩来说太可怕,看到桂芳倒下的那一刻心里好难受

34分钟前
  • ♫波菜花♫
  • 推荐

cctv6放的……

37分钟前
  • Hakuna matata
  • 还行

我觉得拍挺好的,不明白现在豆瓣评论各种偏激为哪般,咱客观点行不行

40分钟前
  • 小BT33
  • 推荐

真正的悲壮大片,西路军不朽,西路军万岁。能让人看到想哭的电影,真的想要流泪。

42分钟前
  • Mr. Xujian
  • 力荐

宏观上刻意回避西路军失败的历史原因甚至历史事实,微观上肆意编造各种战争场面。

45分钟前
  • 半人半仙
  • 较差

此若为烂片,豆瓣就是豆瓣酱。主旋律怎么了?难道这年头主旋律贬义词了?

47分钟前
  • 张志浩
  • 力荐

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50分钟前
  • double庆
  • 还行

惊。惨。不忍回首。

53分钟前
  • 湖蓝
  • 推荐

这部电影是秦基伟的儿子秦天编剧,却专挑了一段父亲失败的历史

57分钟前
  • 未央
  • 力荐

主流中的主流。

1小时前
  • 老虎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