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

剧情片大陆2019

主演:周冬雨,易烊千玺,尹昉,周也,吴越,黄觉,张艺凡,张耀,张歆怡,赵润南,郜玄铭

导演:曾国祥

 剧照

少年的你 剧照 NO.1少年的你 剧照 NO.2少年的你 剧照 NO.3少年的你 剧照 NO.4少年的你 剧照 NO.5少年的你 剧照 NO.6少年的你 剧照 NO.13少年的你 剧照 NO.14少年的你 剧照 NO.15少年的你 剧照 NO.16少年的你 剧照 NO.17少年的你 剧照 NO.18少年的你 剧照 NO.19少年的你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5 20:18

详细剧情

陈念(周冬雨 饰)是一名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同校女生胡晓蝶(张艺凡 饰)的跳楼自杀让她的生活陷入了困顿之中。胡晓蝶死后,陈念遭到了以魏莱(周也 饰)为首的三人组的霸凌,魏莱虽然表面上看来是乖巧的优等生,实际上却心思毒辣,胡晓蝶的死和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次偶然中,陈念邂逅了名为小北(易烊千玺 饰)的小混混,随着时间的推移,心心相惜的两人之间产生了真挚的感情。小北答应陈念在暗中保护她免受魏莱的欺凌,没想到这一决定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负责调查胡晓蝶死因的警官郑易(尹昉 饰)隐隐察觉到校园里的古怪气氛,可他的调查却屡屡遭到校方的阻挠。

 长篇影评

 1 ) 面容的逃亡之旅

一直很困惑圆桌讨论里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证明影片中的特写不是在强迫观众认同人物?于是尝试着回答了一下。文章的结论可能是:影片中的特写恰恰是在与人物的面容保持审慎的距离,从而试图帮助面容逃亡,并解放面容。(好像也是答得驴唇不对马嘴噢......

本文首发于风影电影头条号

相关阅读:深焦圆桌《少年的你》


1

没有人不会注意到《少年的你》中如此多的特写:主角的面容从庞杂的外部世界抽离而出,我们似乎得以用最亲近甚至理所当然的高效方式触碰人物的情绪扰动。

然而,这一目光之间的谐和假定是稳固的吗?银幕中的面容,是否就如此驯服地迎向观众?在面容与摄影机之间,是否有着更复杂的角力关系?或许那桀骜的面容并未顺从摄影机的凝视;又或许摄影机也没能如我们想象般准确地捕获面容中潜藏的宇宙。

这是一种相反的假定:面容不断逃亡,镜头精确锚定面容的目标渐次失落——最终,面容将自身放逐到自由中去——影片的力量,是否可能潜藏在这种错位而非紧密契合中?


2

影片开头,陈念在“乐园”的呢喃中出神,她的面容将我们召唤到回忆的时空中。纵观全片,完成叙述的摄影机并非唯一的镜头,形形色色的镜头已然是内在于影片的目光

回忆中的死亡事件不仅被环状的教学楼包围,更被按下快门的声音所淹没。相机不断调焦,空间中远近高低的眼睛在手机屏幕上获得等距的观测点。然而,死亡的面容恰恰在破碎与模糊中拒绝着镜头的侵扰,因而维系着其仅存的卑微尊严。

我们不禁“回想”起胡小蝶在被霸凌时的“镜头-面容”机制。她被烂泥般的纸巾抽打。在面容被污辱之后,霸凌者需要用镜头作记录以此为光荣与卑贱的证明。在照片中,镜头无声地将弱者的身份锚定、敲实,而面容是她动弹不得的全部。

与此相应,当魏莱试图拍下陈念的照片时,她不假思索地闪躲。那一死亡场景中,陈念被放大后同样被框定于这一“旁观-中心”的机器里。面对监控,小北习惯性地戴上帽子沉默避过。镜头的目光是比人的目光更冷酷、更坚硬的利刃,它将人的困窘反复涂抹,乃至滑向最终毁灭式的反抗。

另一种拍摄同样会引起我们的注意。在出片名前的一段剪辑中,我们看到了大量直视镜头的人。他们多以集体照排列出现,并淹没于整齐划一的校服中——唯有陈念的大特写例外。在集体照中,一方面具体的面容面积萎缩,不再被重视;另一方面,受限于躯体的面容也不得不安身于这一制式化秩序。咔嚓的那一刻,各异的渺小面容均被铭刻进这行列方阵之中。

不论是被近距离突出,或是远距离勾勒,在高度敏感而又无孔不入的镜头下,面容似乎都逃无可逃。


3

除了主角之外,我们或许还能察觉到另一些微妙的面容处理。

魏莱冷峻的“野兽”神态已然毋庸赘言,而在那些边缘人的面容中存在着更细密的联结。不断逃债的母亲以敷着面膜的形态出场,之后她的自拍则被印到讨债的传单上,被满满粘贴于墙面留下难以消抹的痕迹。当徐淼被欺凌时,她的耻辱标记是削去眉毛。肉食者的面容大多不必外部装点;而弱者的袒露与修饰,已然关乎其生存的维系。

这也是为什么,当陈念被剪去头发时,她必须将这种带有强烈耻感的改换进行到极致。她既以这一过程反刍痛苦,又通过对小北形貌的靠近,将这种他人施加的暴力印迹幻化为自觉的身份标记——但这一标记并不固定,反而充满着反讽与叛逆的模糊意味。

一场面容的逃亡之旅由此真正开启。


4

前半段中,外部的摄影机并没能阻止故事内部镜头的霸凌,而只能投以怜悯而无奈的注视——它似乎意识到不论自己多么近距离地抚触人物,它也无法完全彻底地拥抱乃至拯救他们。而在后半段的几个重要场景中,它开始以另一种方式联结面容,帮助完成潜行的出逃。

漫长的审讯戏中,镜头前所未有地靠近人物,两张面容在旋律交替般的剪辑中将他们冷峻里涌动着激昂的情绪推至巅峰。言说谎言的面容如此笃信于他们的“表演”,而这种创造“谎言—拟像”的坚决生命力,恰恰是对真正遍布猥琐谎言的世界的无情批判。与其说是郑易让嫌疑人与受害者相见,不如说是爱与镜头的引力冲破了空间,让他们以一种最高强度的方式碰撞一体。

在监狱会面中,尽管隔着一道墙,摄影机却通过光影的反射将面容虚化,在驳杂的玻璃平面上创造交汇。眼神的对视亦是光与情绪的不断反射,面容也在这一过程中升腾出云雾般的柔润质感,我们看到这一短短距离中晶体般的浩渺时空。尽管都将身陷囹圄,摄影机却确证了他们心灵的连通与自由的潜能。

最终,在化为一纸档案前,两张面孔完成了最后的神交。两辆运囚车从未合为一体,但面容的超验联结却反过来凝聚了渐行渐远的封闭空间。光线从审讯室中的惨淡白光(或是某种圣光)转化为跳动的明黄光斑,而面容也仿佛在光的切分化运动中被消融其肉身属性,成为纯粹的精神粒子共振。此刻,摄影机将面容从禁锢中最大程度解放——或者说,它们成为流动的,与映现其上的光影同等质态。


5

影片最终,当小北再次面对监控时,他已无需遮蔽自身的面容。当镜头试图聚焦于他时,他已然走出视野——此刻的他拒绝了任何清晰、确凿的面容定义,因而寻获了短暂的逃逸与自主。

那么,摄影机策划的,是一场成功的逃亡吗?

在特写中,我们往往以为摄影机无往而不胜。但事实上,它恰恰是如此谨小慎微,维系着它与面容间仍不可知的空间,并利用这缝隙里的光芒,让它们逃向自由。

边缘的人物仍无法彻底挣脱束缚,但影像却能赋予它们解放的潜能。这或许是《少年的你》最动人之处。


 2 ) 关于本片背后性别结构隐性话语的思考

和一些讨论电影的朋友对话在评论里,有一些新的看法。然后是因为我没有打高分,某些???在集体刷无用,准备给我刷下去?

本片在电影外展示出来的东西,可能比电影本身更精彩吧。

再此感谢评论中一起讨论的朋友,不管是和我意见相同或者相左的,至少我们是在讨论一部电影,可能没机会给更多的朋友看到和讨论了,不管怎么样,谢谢大家。

23:05截图
23:12截图

问题反馈给豆瓣了,不知道今天的豆瓣还能不能让正常的影评存在,还是说已经彻底变成了流量的游乐场。

————————————————————

关于这个电影作为电影的评价在短评里了,想写写另一些思考。

这个电影最有意思的地方是性别结构。 整个影片里,施暴者是女性,受害者是女性,除此之外,女性基本缺席——母亲是女儿受到暴力对待的重要原因,甚至全片始终渲染的重要节点高考,母亲也是缺席的,审讯中的怀孕的女警官始终无感情地站在女主角的对立面,甚至让她和女主角对抗中让女主角莫名其妙地问出“你愿意孩子出生在这样的世界吗”这样的对白,不管是女主角和母亲,男主角和母亲,施暴者和母亲,这些母亲和孩子是对立的,父亲都是缺席的——男主爸爸走了,女主爸爸从没提及过,施暴者哭着求女主原谅时的对白是“我爸爸一年没跟我说话了,我受不了了”。 而在对抗和处理校园暴力的过程中,老师是男性,换了老师依旧是男性,考场外喊话的都是男老师,考场里宣讲规则的是男老师,校长的是男的,负责审讯的同情女主角的警官是男的,始终在监控后凝视和评价这一切的警官是男的最后男警官说服女主角自首,男长官更加作为父亲一般出来评价男警官不再仅仅是同情女主角地处理事情,让正义归位,评价他“你长大了”。 这些性别设置共同构成了这个片子的性别语言,用没有明说的方式说出了讲故事的人的潜台词——这些校园暴力真正的原因是父权规则的缺失和错位,漩涡中心的孩子看似在与大人的世界对抗,其实是在讲述一群在父位缺失的“子”,父亲的缺位导致了这些孩子的问题,而母亲不论是否在场,都是不起作用的。 ——伴随着父位的归位的叙事——一个不够男性化满怀同情的男警官,处理了问题却让女主角的境遇更糟糕,女主角只能转向暴力——寻求男主角的暴力保护,男主角替补了父亲的身份角色,保护孩子,从而使得孩子暂时逃过了来自女性的校园暴力,最后在两个主角看似对抗大人,实则是对抗父权文化构成的大规则的时刻——也是不再女性化(情感化)的男警官出来完成了“正义”的归位——这种归位是父权文化在孩子试图对抗和扰乱后的复位,一种俄狄浦斯式的自我阉割。 这种隐性的性别结构也是儒家文化和西方文化最根本的矛盾——西方最激动人心的文化总是颠覆(或者试图颠覆)父权结构的,是孩子试图彻地地对抗大人,可以用美丽的死亡去抵抗的(邦尼与克莱德,末路狂花)。 而在我们的叙事中,这种皈依最终带来了虚幻的美好的结局——男主角最终成长为父亲式的角色,守护者曾经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女主角和又一个可能的孩子——父权的到位是消除孩子之间暴击伤害的根本。 这种隐性话语其实是让人不安的。

 3 ) 让你产生共情的只是校园暴力,不是这部影片

这篇文章写了一年多了,当时片子的评分是8.7分,就我在影院看到的版本来说,实话实说,确实不值。观影是个人的主观感受,每个人都有权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能因为它现在奥斯卡提名我就必须改口称神。每个人都可以反对,但请为子孙积德,保持素质,不要在评论下面发表偏激言论。尤其是一些骂人的话,毕竟被我挂出来供众人瞻仰也不光彩。

~~~~~~~~~~~~~~~~~~~~~~~~~~~~

目前为止片子的评分是8.7分,但相信不止一个人觉得它不值这个分。

片子以校园暴力作为选题,比较新颖,符合当下的校园问题。但校园暴力只出现在影片的前半段,后半段基本在演一场刑事案件,除了镜头和音响在提醒我这是一部电影,我差点以为在看普法节目。

影片的特点在于镜头时长都非常短,配合大量特写。导致电影越来越赶,到最后基本成了快闪,结局愣是没看懂。要不是通过最后荧幕上打下的字才知道陈念自首了,我都搞不清楚发生了啥,比上课听老师讲ppt还云里雾里。

而且电影的重心不知道在哪,说是爱情片又不是爱情片,说是校园暴力结果霸凌别人的被杀了,说是刑侦片又不是刑侦片。要说探索人性吧…女主角考了632,结果回去自首了,这本是很纠结的一个事,但因为周冬雨在片中哭戏太多了,直接弱化了她在这段的情绪,看上去很干脆的就同意警察去自首了,根本都算不上对人性的阐述。

影片还有Bug,陈念在高考时矿泉水瓶放在桌上,还拧开喝,要知道高考矿泉水瓶是不能放桌上的。

有些地方说教意味太浓了。黄觉演的警官本身作用无多,出现几次基本都在说教,第一次吃火锅他说“人长大了才学会同情…(校园暴力)不只是那么简单”,影片最后还要加一段易烊千玺对制止校园暴力的呼吁。

电影对于青少年暴力事件刻画十分细致,可在片中的另一些方面,却遮遮掩掩含混不清。含糊其辞的解释了魏莱的家庭影响了警方和校方,却没有阐述这就是社会的黑暗面,掌握在一些成年人手中的权利间接成为了校园暴力无法解决的屏障。

我看到这部电影排名前几的高赞评论谈到的都是对校园暴力的感想,即使结合自身经历,也只能算是观后感,与电影无关。只能说让你产生共情的是校园暴力,不是这部影片。

导演是想把片子拍好,可是太刻意了。太刻意了。导致影片的故事都没有讲好。

~~~~~~~~~~~~~~~~~~~

周冬雨穿监狱服那一幕我看到了。但是闪得太快了,让人云里雾里。说我傻就傻吧,再傻也不跟你们撕逼,就这样。

 4 ) 《少年的你》:欠你一场迈过盛夏的同行

2010年6月的盛夏,我清早来到教室,发现同桌同学的书桌桌肚里被恶意洒满了酸奶。那酸奶粘稠地蔓延在她的作业、课本、桌椅上,散发出令人作呕的腐臭。我清楚地记得,那天距离高考只剩6天。

我并不特别意外,毕竟高三这一年,同桌陆陆续续被欺负很多次。开始是莫名丢了复习用的课本、大费周章写的作文作业,后来书本作业被撕得稀烂。可是在班里沉默寡言的同桌,一直在无时不刻地遭受着精神暴力。有人说她有味道,不讲卫生,而她每次都默默忍受了下来。直至有一次她收到了一封恐吓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如果欺负你的事敢举报,休想看到明天的太阳。”当年的我不知哪来的勇气,拿着这封信愤怒地找到了班主任,还仔细比较了字迹,打听了谁是晚自习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人,基本锁定了班里的那位“凶手”。

可是这件事在班主任强调了几句后,还是不了了之了。首先是没有确凿的证据,更主要是同桌沉默的隐忍。马上要高考了,她不想把事情闹大,只想息事宁人。已经习惯忍受一切暴力的她,也只是红着眼把桌上的酸奶擦干,并因为污渍连累到了我而向我道歉。

那是我人生第一遭,感受到了人性的扭曲和恶意。

当电影里陈念被用排球砸头,被堵在家门口殴打,被推下楼梯,被身边的同学议论纷纷,那些同桌经历过的画面仿佛都跑到银幕上,我再一次闻到了高三那年酸奶的恶臭。

你知道孩子最可怕的地方在哪里吗,在于他们不懂得分寸。那是杨警官口中,把同学活活打死,却表示不知道这样会死人的分寸。是带着小白鼠跑到同学家门口,却没想过可能逼对方跳楼自杀的分寸。还好,电影里还有一个叫小北的少年,最懂得分寸。

他保护陈念的方式,就是默默跟着她,保持几百米或者一条马路的分寸,你回过头不远不近恰好能看到他,心里就多了一分安定。他保护的承诺也极有分寸感,拿出作业本和笔,写下“陈念欠小北一次”,欠什么不明。

《少年的你》写人物最好的一点,是没有人是完美的。陈念觉得自己不值得被这样保护,当年没有帮跳楼的胡小蝶面对恶意,以至于产生“现在遭受的霸凌或许都是惩罚”的念头。选择隐忍不一定是懦弱,而是可怕的自我否定。加上母亲的债主天天追到家里来,她难免认为自己或许真的有罪。小北也是自卑的,母亲带着肉包回家,却把他暴打一顿,难免让他产生“因为自己阻碍了母亲得到幸福”的念头。于是他去混社会,打架斗殴变得不可一世,无非是掩饰内心那份卑怯。

就这样,令人心疼的两个孩子相遇了,彼此都在对方身上看到了影子,互相保护撑持。遇到杀人意外后,勇敢地铤而走险,结成坚不可破的同盟。任由大人们如何审讯、恐吓,甚至拿出陈念被欺凌的视频,两人目光都那么坚定,即使闪过细不可察的难过。是要受过多大委屈,吃过多少苦头,下过多大决心,才能如此不肯动摇,在黑黢黢的审讯室里,沐浴唯一那一束光。

陈念从垃圾桶里跑出来,脸上那么脏,可是小北说你太干净了,你不懂。小北斗殴回来身上都是伤,陈念问他疼不疼,他咬着牙说不疼。这是两个多么孤独的灵魂,在破旧的棚屋里相互取暖,舔舐伤口,获取勇气,唯一那点希望就是考出去。

中国青春题材想要拍得独特,首先要关注我们拥有一段与国外完全不同的共同经历。《少年的你》在大银幕完整呈现了让人窒息的青春怪兽——高考。这是穷人相对公平的唯一上升通道,却也是无数孩子的噩梦。他们肩并肩脚挨脚地跑操,在巨大的红色横幅环绕中宣誓。高考试卷犹如圣旨一般从车里运输、解锁、开封。批改试卷的屏幕冷酷绝情,电影用凝练的镜头描画出这具让无数少年恐惧的怪兽模样。

郑易警官这个角色也有很多维度,他同情陈念,又不能徇私。看透了两个少年的盟约,却深知倘若让小北一人扛罪,陈念也必将终生陷在负疚之中,这份沉重或许他承受过,才会生出一丝悲悯。看似是充满恶意地逼问,或许也是他所认为的另一种保护。

最后不得不单独说说片中角色的演技,《七月与安生》就是彻底被周冬雨和马思纯飚戏的火花征服。《少年的你》里,周冬雨表现依然好,她的好仿佛是只在曾国祥镜头下才迸发出的。而易烊千玺则是非常意外了,在陈念身边守护时佯装大人的可爱,把陈念按在地上时眼梢嘴角的抽搐,审讯室不屑又阴冷地抬头一瞥,都让人惊喜。

两部作品之后,陈可辛、许月珍监制,曾国祥执导,以及几位编剧的团队,几乎可以说是国产青春片的品质保障了。沿袭了《七月与安生》令人享受的组合剪辑、故事反转、时空闪回,加上完全是电影视听的叙事手法,可以说将作者性和商业性进行了平衡,非常了不起。

想变聪明,押得中人生;想变强大,足够保护她。只有你赢我才没输,你在乐园我才在天堂。笔记本上,陈念欠小北一次,欠的不是钱,不是饭,或许是高考结束那天,他们本该同路牵手迈过十八岁的盛夏。而不是一个走在前,一个走在后。一个在铁窗内,一个在铁窗外。一个守护保护你的承诺,一个负罪走向没有你的未来。

刚才,我发信息给当年受过欺凌的同桌,告诉她最近有个电影叫《少年的你》上映了,推荐她去看看。她回我:好,不过估计这周没空看了,得下周。

好的。


(本文刊发于《读者欣赏》2020年1月号,有删改)

 5 ) 《少年的你》:有多美丽,也可能有多邪恶

10月22日下午,电影《少年的你》片方突然宣布定档10月25日全国公映。这一定档消息,迅速登上微博热搜,预售票房势如破竹。此时距离影片原定的6月27日上映日期已经过去了近4个月。

《少年的你》海报

两年前,曾国祥的导演处女作《七月与安生》一鸣惊人;两年后由原班团队再度打造的《少年的你》,是流量巨擘易烊千玺的银幕首秀,万众瞩目。固然当时的撤档令人感到遗憾,此次的突然定档也让它拥有了极高的爆发力,映前7小时37分,预售总票房已破亿元,市场前景可观。

残酷青春与现实基因

《少年的你》是一部残酷青春题材的电影,涉及了敏感的校园欺凌议题,因此整个定档过程一波三折。

《少年的你》海报

我们总习惯于讴歌青春,提及青春,联想到的都是美好、清纯、明丽、白衣飘飘等形容词。但青春不总是如此。米兰·昆德拉就曾说,“青春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它是由穿着高筒靴和化妆服的孩子在上面踩踏的一个舞台,他们在舞台上做作地说着他们记熟的话,说他们狂热地相信但又一知半解的话。”写过不少残酷青春小说的中国作家金仁顺也如是谈到她对青春的理解,“我看不出青春有多少美妙之处,相反,青春期就像莽林一样,埋伏着陷阱和危机,充满了暴力和死亡。一步行差踏错,一生满盘皆输。”

青春的确如同莽林,它是少年与成人的过渡地带,是孩童化与社会化的交叉口,不是所有人都能够顺利穿过莽林走向大道,也有一部分人会迷失其中或坠入泥淖。这是青春残酷的一面。残酷青春电影,主要是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处于青春阶段少男少女们的呐喊、彷徨、迷惘、痛苦、无措、慌乱,甚至也包括暴力、犯罪和死亡。

“残酷青春”是华语青春电影一个非常重要的脉络。从台湾侯孝贤的《风柜来的人》(1983),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1991),到中国大陆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贾樟柯的《站台》(2000),王小帅的《扁担·姑娘》(1998)、《十七岁的单车》(2001)、《青红》(2005)……这些大导演不约而同关注青少年的生存状态,以他们的残酷成长反映转折时代的阵痛,将社会、国家、时代紧密融入青春故事的讲述。

当然,随着时代变化与社会进步,讲述青春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2013年赵薇执导的《致青春》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青春依旧残酷,但青春抛开了社会、时代、历史等重大议题的负荷,将关注点聚焦于青春内部的龃龉与裂变,凸显了青春的主体性。之后的《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左耳》《秘果》等,都是这一路数。

短时间内大量同质化的作品扎推,这一类残酷青春电影也渐渐显露其它的问题。除了套路化、狗血化(比如大多有堕胎、车祸情节)外,它的残酷更近乎“为赋新词强说愁”。残酷与社会、时代无关,也因为离奇无法投射到普通观众身上,不具有现实意义和普世意义。如今,这种架空、狗血的青春故事已不受市场欢迎。

另外一种既突出青春主体性,同时也注入现实基因的残酷青春叙事,成为新的创作趋向。它们虽没有杨德昌、侯孝贤的电影有那么强烈的历史感,却也以相对轻盈的方式扎根现实的土壤。比如去年上映的曹保平的《狗十三》《悲伤逆流成河》,今年3月上映的《过春天》,残酷青春与现实困境相互交缠、难解难分。

《悲伤逆流成河》剧照,易遥对欺凌者与围观者的控诉。

直指校园欺凌的《少年的你》,也在这一序列中。

“你们为什么不做点什么”

《少年的你》改编自玖月晞的小说《少年的你,如此美丽》。陈念(周冬雨 饰)性格内向,是学校里的优等生,努力复习、考上好大学是高三的她唯一的念头,却因校园欺凌而陷入漩涡。

周冬雨饰演陈念

小北(易烊千玺 饰)是个小混混,辍学后便开始混迹街头,日子浑浑噩噩,对生活失去信心。在一场霸凌中,陈念被迫与小北亲嘴,从而相识。因为种种机缘,小北成了陈念的保护者。

易烊千玺饰演小北

陈念与小北第一次见面的场景, 被迫亲吻

只是小北保护陈念的方式,除了默默守候外,也只能选择“以暴制暴”。这并没有根绝校园欺凌。在一次他人对陈念失控的欺凌后,意外的悲剧发生,两个少年的命运由此发生改变。

校园欺凌是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显性问题,其指涉的是,“在校学生之间发生的强势一方对弱势一方进行侮辱性身心攻击,并通过重复实施或传播,使受欺凌学生受到身心伤害的事件”。侮辱性的身心攻击包括肢体欺凌、言语欺凌、关系欺凌(小团体的孤立和排挤)、网络欺凌、性欺凌等。

在舆论中,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常常是混淆在一起的概念,实际上它们的指涉并不同,校园暴力是犯罪行为,校园欺凌往往只是失范行为,因此它更普遍,更隐蔽,更难以被发现,危害人群也更广泛。有数据显示,西方发达国家校园欺凌的发生率一般均在80%以上,而国内学者的调查数据显示,国内校园欺凌发生率为33.36%。下文为了论述方便,一并将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统称为校园欺凌。

青春电影一直不曾缺席这一主题的讲述,比如岩井俊二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曾获得戛纳金棕榈奖《大象》,曾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科伦拜校园事件》,松隆子主演的《告白》,韩国电影《韩公主》等等。相较之下,大陆电影这一题材比较罕见。

《少年的你》的首要意义是,它较之于之前关注校园欺凌的电影《悲伤逆流成河》更进一步,更全面、更深入也更尖锐地聚焦了校园欺凌。虽然正片中少了不少预告片中曾出现的涉嫌欺凌的片段,但单单就正片而言,尺度已经有极大的突破。肢体上的殴打,语言上的侮辱,行为上的排挤,网络上的语言暴力等,均有很直接的呈现。

《少年的你》更直接地呈现了校园欺凌

少年们的恶从何而来?或者这么问,少年是如何成为欺凌者的?

一个孩子的个性发展,是家庭、学校、社会等一系列外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家庭与学校对孩子个性有最直接影响。电影中的欺凌者魏莱(周也 饰)来自一个富裕家庭,长得漂亮,成绩好,很受学生欢迎。但诸多细节也透露出,她的家庭对她要求极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所以她的复读让她父亲一年都不跟她讲话。正因为她在家庭中是被压抑者/被欺凌者,在父母面前过于弱势,所以到了学校,她便成了欺凌者,在欺凌他人的快感中消弭家中高压、缺爱的不安全感。

漂亮的魏莱,是一个冷漠的欺凌者

这是欺凌者的一个普遍特征。有研究数据指出,50%的施暴者来自有虐待行为的家庭。他们本身来自于一个充斥着冷漠、欺凌甚至暴力的家庭,从小就缺失了亲情建构的安全感,这让他们焦虑、恐慌,同时也可能对他人冷漠、敌视。

如果说家庭是防范校园欺凌的第一道关口,那么学校是第二道,也是最重要的关口,因为学校是校园欺凌的发生地。《少年的你》对成绩压倒一切的教育体制提出隐晦的批评。电影大量桥段呈现出了高考前整个学校压抑与鸡血并存的状态,人人都是高考机器上的一个螺丝,好像只要不影响高考,其他都可以暂时放在一边。在高度功利化的教育体制下,成绩是最重要的,对学生相关的道德教育、生命教育、法制教育可能也没有落到实处。校园一旦失守,校园欺凌便会蔓延开来。

那么社会呢?那些口口声声说“你为什么不告诉老师”“你为什么不报警”的人,可能也恰恰忽略了,整个社会构建的反对校园欺凌的防护网依旧存在太多漏洞,有时告诉老师或报警了,并没有发挥真正的效用。像电影中的老师和警察都以“高考要到了”而轻松放过了那些欺凌者,这加剧了她们对陈念的欺凌。

《少年的你》在这一点的控诉上,有着极大的突破。在魏莱被害后,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带到审讯室的陈念,与女警员言语对峙,她问怀孕的女警员,“你敢让你孩子出生在这样的世界吗”(大意),让女警员哑口无言。

据导演曾国祥说,他拍《少年的你》的起因是看到一个新闻,一个女生被许多人按在地上,被扒光衣服、拳打脚踢,而站在一旁的人,却无动于衷。他不仅想知道为什么少年成为欺凌者,他也想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会是无动于衷的旁观者。

因此,电影也以极大的篇幅关注了校园欺凌旁观者这一群体——他们究竟在欺凌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他们有的协助,有的附和,更多人只是事不关己的围观。包括陈念也曾是一个围观者,在同学胡小蝶因被欺凌而跳楼自杀前,她问陈念,“她们一直欺负我,你们为什么不做点什么”。

胡小蝶,因不堪欺凌而跳楼自杀

陈念沉默,胡小蝶自杀,而陈念也成了下一个被欺凌的对象。在她被欺凌后,对她有好感的男同学让她忍一忍,马上就高考了,他劝陈念“她(胡小蝶)是太懦弱,你不要被她们(欺凌者)所影响”。围观者的冷漠或许是出于自保,只是在无形中,他们也成了帮凶。

海报上“总有一个人是少年的你”看上去抒情,其实它可能是在问:在校园欺凌中,你扮演怎样的角色?

“我和你不会,但他们是少年”

曾国祥是非常细腻的导演,《少年的你》将小北与陈念这两个置身于“阴沟中”的少年,相互庇护、相互温暖、相互拯救的爱情,拍得扣人心弦、催人泪下。周冬雨爆发了超越《七月与安生》的演技,易烊千玺与角色高度贴合,两个人的许多对手戏都令人心疼。因为太少见了,这样的爱与守护太少见了——如此纯粹,如此强烈又如此无私。他们的“攻守同盟”几乎都要骗过警察了,就像女警员说的,小北不至于为了陈念而背上杀人、强奸的罪名。

但郑易(尹昉 饰)答道,“我和你不会,但他们是少年”。

警察郑易

是的,他们是少年。少年的核心特征,其实是散文家周晓枫描述的,“只有可贵的一腔蛮勇”。“没有经验,不明白后果,青春期的勇气是无知赐予的礼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很容易‘爱你爱得要死’——没有经过价值衡量的话,一句抄袭的俗套修辞,轻巧得无需对此话负责他才随意出口。对‘死’不求甚解,他没认识到人生语法上的错用。青春敢于付出代价,在于它没有付出过代价,无知加盲目,化合之物与勇气非常相似……所谓干净的青春,指的是因毫无经验而呈现的敞亮——它还没有形成立体结构,所以没有必然的自身阴影。”

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你被小北与陈念的爱所感动,你被少年的美丽所感动,你也得正视,少年可以有多么美丽,少年也可以有多么邪恶。这句话很煞风景,但它赤裸地真实。

像白纸一样纯洁的少年,可能会有着超出大人想象的纯粹与善良,也可能会有着超出大人认知的残忍(联想到刚刚发生的13岁少年杀害10岁女童)。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将儿童的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在道德观真正建立起来之前,孩子们可能被绝对的自我中心意识带偏,也可能受到一个错误的道德权威代表人物影响,换句话说,此时的孩子是“无知”的。

正因为“无知”,所以少年会有一腔蛮勇,为爱无所顾忌,肆意挥洒;也正因为“无知”,所以少年没有经验,不明白后果,他们的作恶也不计代价,就像小说中写道的,“他们不像成年人伪善,所以他们看不起谁,讨厌谁,就光明正大表现出来,光明正大地欺压他,嘲笑他,孤立他,打击他”。

因此,当我们歌颂少年的美丽时,我们歌颂的很可能是因“无知”而呈现出的敞亮;当我们讶异于少年的残忍与血腥时,少年或许还觉得自己是“无辜”的,因为他们这张白纸恰好最先被涂抹了暴力的颜色——他们邪恶得不自知。

电影中的少年,也由此让观众觉得“矛盾”。高考前夕放孔明灯许愿的那一张张美好的脸,在另外一个场合,他们是校园欺凌的冷漠围观者;在陈念这里,小北是默默躲在身后的守护者,但在街头上,他又可能成为信奉暴力的小混混……我们明明白白地为小北与陈念的爱所打动,我们又切切实实地为那些欺凌者的恶所震惊。极善与极恶可能存乎一身,因为是少年的你啊。

这是保护陈念的小北,一个至真至纯的守护者

这是信奉街头暴力的小北。这两个小北,是同一个小北。

《少年的你》的意义,不仅仅是唤起公众对于校园欺凌的认知——它不仅仅是一部社会问题电影,或许也在于它对“少年”的一次重新认识。小北与陈念的相互守护也许会引来许多抒情,但且慢抒情,少年的你,可能有一张明媚的脸,也可能有一张邪恶的脸。看清我们的少年,认识他们的“无知”,让爱与善先于恶抵达他们,才能引导他们走到正途上。

——版权属于【澎湃新闻·有戏】——

 6 ) 致陈念,致周冬雨

《少年的你》,一部出乎我意料的电影。

可以明显地看到,曾国祥在这部作品中对前作《七月与安生》的继承与改变——仍旧是大段的手持、人物大特写,仍旧是在层次复杂的大胆反转中揭示人物最深的情感。但不一样的是,《少年的你》将一切都处理得更为极致,无论是前半部中的校园问题,亦或是后半部中与成人世界对抗的纠葛,都共同构成了一幅生猛的社会面貌。《七月与安生》中的“走出去”,与《少年的你》中的“走出去”,已然不可同日而语。

虽然之前在看预告的时候就已有心理铺垫,应该会有大量怼脸的人物近景和特写镜头。但没有想到,这种拍法在成片中几乎被贯穿到底。无论是题材,还是拍摄手法,这都是一次疯狂的赌博——在摄影机前与银幕凝视的两位演员,他们的表现成为了电影成败的关键。

曾国祥赌赢了。周冬雨和易烊千玺演得过于出色,经得起聚焦,双双供出了极度锋利、痛彻心扉的表演。这两张脸演绎出了复杂的情感层次,极富洞穿力,令人不自觉地就代入到他们黯然的生活中,想起自己人生的细碎过往,宛如一次对青春档案的再度“调档”。

18岁的陈念,是备战高考的高三优等生。还有60天就要高考,努力复习、考上好大学是她唯一的念头。同班同学胡小蝶不堪重负坠楼,从而将她裹挟入一个更复杂的境遇之中。曾国祥和他一贯的编剧团队再次书写了一个够厚重的成长情感故事,它既是刺痛人心的,也有着较为丰富深刻的社会性。

很难数清楚,这是周冬雨第几次表演少女。不过,陈念这个陷入绝望与无助中的乖女孩,在我眼中是她表现最好的一次,甚至要胜过《七月与安生》中性格更加外放的安生、《后来的我们》中跨度长达十年的方小晓。

陈念和周冬雨之前的银幕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生是她把自己演到最好,同时也是她之前许多角色的固定方向,鲜活、开朗;方小晓的形象介于安生与陈念之间,那次出演强调的是同一角色在两个时空中的差异感;而陈念不一样,她的阴郁、沉默、外弱内刚,如角落里的“壁花”,更为“边缘化”,也更难诠释。

而易烊千玺饰演的小北,由于悲惨的身世,从小就要学会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人物的“外壳”势必要比实际年龄大一点。小北相对陈念而言更为定型,情感外露得更少、更内敛。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人物在戏的空间上是受到压制的,相反,易烊千玺的表演在限制之下仍旧显得非常锐利,在演法上和周冬雨有差异。两者的对戏,有些遇强则强、互相抬戏的意味,一如当年的《七月与安生》。

在电影中,我们能看到很多对陈念的背影跟拍,她一步一顿不平衡地走着,微微低头,仿佛时刻在躲避猎捕的“猎物”。这是小北的尾随视角,也是陈念被折磨到对这个世界都已漠然的心理外化。

也正是这种即便有所防备,却依然无力招架的脆弱,让她在胡小蝶死后成为了“THE NEXT”。校园暴力并没有因为如此惨烈的事件发生而终止,而是汇聚成一系列猝不及防的新的悲剧,被用排球疯狂砸、还击后被推下楼梯,直到发生在校外、渐趋严重的人身羞辱……这些不过只是电影中的冰山一角。没有任何对青春期的美好幻想,只有一次又一次血淋淋的伤痕,逼到你必须直视

像陈念这样的女生,自己其实并不愿去引发关注,但仍然成为了丑闻与伤害的中心。即使她足够善良、足够勇敢,与小北的初遇便已说明了这一点。但人们对她的遭遇,习惯了视若罔闻、大事化小,或不予她尊重,或轻轻拂去一切,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只要一件不合常规的事发生,人们往往不会质问是谁在出错,只会把矛头指向制造了“麻烦”的受害者,以“一个巴掌拍不响”之类的理由搪塞。而那些真正不懂得分寸的恶人,却逃脱了惩戒。《少年的你》的故事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凛冽地展开,哪怕是炎炎夏日,也始终包裹在萧瑟和冷峻之中,只是偶尔有几丝残存的温暖底色。

陈念并不单纯,她聪明得令人心疼。她不是以往同题材影视作品中,那类“全然单纯”的被动女主,而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

在电影的前半部中,她会觉得自己不值得被这样保护,因为之前的隐忍与懦弱,也因母亲的欠债自责。而电影的后半部更是对这个人物做了几次惊人的反转,从而逼她要面对人性的最终抉择(在此就不再过多剧透)。

周冬雨素颜的脸,从头至尾被“毁”得这么惨,流下那么多的眼泪,叫人不忍心直视。无论是被折磨后留下各种伤痕,还是被迫只能剪成寸头,都如此写实地出现在银幕上,直觉的观感就是生理上的疼。在那么多场戏里,她的孤独、绝望都随着眼泪满溢出来,是悲伤到了不得不哭泣的地步。

但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她听到小北身世时的那滴默然的泪痕。这也是《少年的你》里最打动我的,就是他们两人之间的不言自明,他们共同构筑了对抗世界的同盟。无需语言,就能懂对方心里在想什么,就能为对方感同身受,即使自己已经蒙受了极大的不幸,仍旧不失去共情的能力。

这是只能属于少年的爱,他们在彼此身上都看到了对方的影子。和当年的《七月与安生》一脉相承,两部电影都是关于不同个体间的差异、交叠与轮转,只是《少年的你》来得更猛烈、更决绝。

想要完成陈念这个角色,不是只靠方法派技巧或简单地体验生活,就可以达到所谓的“正确表演”。恰恰相反,她需要来自于直觉,需要带着对人物下意识的摸索与发问,而这往往是不可控的。周冬雨在短短几个月的影片时空中,就演出了陈念各种复杂的情感流动,使得整个人物始终处在破碎与不确定的转变之中。

“演得难受”,是周冬雨在许多关于《少年的你》的采访中反复提到的话,“我与陈念完全不像,也找不着人物支点,也没能提前体验生活。前半个月我就觉得我要得抑郁症,真的太难受了。”

周冬雨的难受,也许恰恰是她这次演陈念演得如此铭心刻骨的原因。她的不确定、茫然、纠结,直到最终审讯室里的爆发,每一步都踩得人心碎。通过她,我们投射的是自己,看到的是自己。而这份表演,毫无疑问构成了影片真挚、动容的原因之一。

《少年的你》是一部需要被我们、被社会关注的电影。我认为去年对《我不是药神》的评价,可以原封不动地搬到此处——它的出现,不仅是一次敢于发声,更是对我们身边每个普通人的理解与关怀。希望这样的电影越来越多,让更多的观众了解我们社会不同的角落。

 7 ) 活得像一个真正的人

没有人会孤独,我们都是社会的一部分。
没有人有权利绝望,我们要使明天更好。
—— A Better Tomorrow

《少年的你》有许多拦路虎。

开片就是对校园霸凌的文字介绍。如此一来,令电影的方向不会偏移到青春早恋(《青春派》),也不是滑向更加危险,社会新闻化的少年犯(《少女佳禾》)。凡事有因果,少年的眼泪、校园乐土的过去式,都是起于黑暗、无来由、令人无端恐惧和难以忍受的校园霸凌。

周冬雨饰演的陈念,她作为一名好学生,卷入校园霸凌食物链的起因,也是不太寻常的。准确说,她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受害者。

她是由不敢有动作的旁观者,目视好友同学被欺负侮辱,迅速被推到了下一个受害者的位置上。当她获得易烊千玺饰演的小北跟踪保护后,又有新的同学,成为霸凌团体的新目标。换言之,弱肉强食的霸凌食物链里,陈念不是唯一的受害者,而是随机被选中的那个,是一笼子小白鼠中的一个。你,我,他,任何人都可能是,或者曾经是下一个人。

紧紧抓住这个核心,才能理解最后审讯室里,陈念反呛女警官的那番话。换言之,《少年的你》对整个校园体制和保护机制并不信任。你可以认为,这就是少年少女的青春意气,但他们也只能如此。

片中黄觉和尹昉饰演的警官,在火锅局上有番对话。

”出了事情,警察去找校长,校长去找班主任,班主任去找家长。结果呢,家长找不着了。“

爸妈不在家。最后需要承受恶果的,还是一个个具体的,有名有姓的少年人。

《少年的你》对充当施害者那一方的几个人,描述并没有太多。名为魏莱的女生,成绩不错人漂亮,但早早学得大人世界那一套。虚伪,冷漠,饱受社会达尔文主义洗礼,丧失了起码的,作为人的共情能力。

”我们只是玩玩的,大家就这么过去了,可以嘛。“

她最后的求情,不只是两面三刀,而是暴露了许多校园霸凌中的常见病症,许多人并不知道要承担后果,没有对于生命的敬畏,对死亡的残酷,更是一无所知。另外一个女生,在家长上学校求情时,被父亲拳脚相加。显然,暴力只会滋生暴力。

师长在《少年的你》,是半缺席的存在。鼓励陈念做得对的班主任,辞职了。看起来比陈念深陷更大麻烦的母亲,躲藏得无影踪,甚至需要女儿的鼓励。警察呢,要管更大的事。只有捋清这条线,你才能接受陈念会一头倒向校园外,小混混出身的小北那边。

我对《少年的你》印象最深的,是声音的设计处理。

多年后的陈念,站在辅导班的讲台上,解析 was 和 used to be,反复让学生诵读”那曾经是一片乐园“。一遍又一遍,过去时,过去式,带来了过去的校园回忆。

这种声音,慢慢变成被放大的,霸凌群体的语言辱骂。陈念无疑是敏感的。作为失声,没有站出来的旁观者,她摘下英语听力的耳机。被自杀事件震动,第一个走上前去。

从这时开始,无论走进校园,还是回到家门,陈念开始被各种恐怖的声音所袭击,任何风吹草动,交头接耳,催债拍门,屋顶落雨,都会变成可怕的存在。包括手机来电的铃声,在陈念一次被袭击,不得不躲进路边垃圾箱的过程中,也充当了相当紧张的惊险元素。

然后是来自密布在全片,周冬雨和易烊千玺的特写镜头。特写镜头,以最后隔着拘留所玻璃的对视,两张脸的镜像叠合为最。一般说来,观众容易认为,这是心心相印、你我心知的意思。但在剧情逻辑上,它传达的意思,不仅仅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这也是曾国祥在《七月与安生》的电影母题)。少年与少女,他们两个人其实是”共犯“。一方充当了另一方的影子,一方愿意为另一方信守诺言、背负责任。

周冬雨在电影里,是青春不适合粉黛,毛孔雀斑毕现的高中生形象。她瘦弱的外形,似乎承受着不应有的大山重负——尤其是高考后被警察苦口婆心一番劝言带骗之后的背影。

与她对手的易烊千玺,是潮流发型,喜欢打架斗殴泡网吧,文身抽烟的不良少年形象。两个人在共处一室的对话,”不是没有想过“之类,来得特别好笑,也算是片中为数不多的轻松时刻。毕竟在其余地方,电影都压抑得让人不太舒服。

抛开霸凌现象不提,《少年的你》似乎也有意把高考,设置为通关游戏的大BOSS,似乎只要跟这个不可名状之人生大事件对峙过后,少年就能成为大人。可是,除了考试,除了飘渺的远方的北京的大学的梦想,没有人真的会告诉少年人,怎么样,才是一个正常的大人。

青春校园时代,你不许这个,不许那个。只要把成绩考好了,那么,你就是对的,就是好学生。

可没有人告诉你,少年的你,如何孤身试险,释放爱情,更不要说,怎么去面对无来由的霸凌。

到头来,许多人变成了有罪的受害者。一定是你做错了什么,才会遭致这样的结果。

在霸凌事件的主线以外,《少年的你》时不时切入热血激昂,不负青春的高三时刻。口号、合影、漫天纸屑,你会联想到毛坦厂,黄冈试卷或者衡水中学。在那组快速切换的高考答题卡试卷上,涂满着ABCD、之乎者也、sin,cos,tan的答案。机器告诉你,什么是正确的答案。分数告诉你,谁是好学生。可是,真正的人生答案,对的,或者错的,却要每个人往水里跳。闭着眼睛,往下跳。

陈念是中国青春片里,少有的,考如此高分(注:甚至比我高考分数600分还高!),命运却落得如此悲怆暗淡的主人公。好学生如此,那些成绩一般的呢(魏莱对小蝶的形容词),还有成绩差的——大概只能作为背景板出现的人呢。不敢想象。

绝大多数人,是横下一条心,就像那个似乎对陈念有点意思的斯文眼镜男生。忍一忍就过去了,过了高考,什么都会好了。高考大过天,其他不过浮云。

电影赋予一个未受过良好教育,却努力去保护他人,信守诺言的少年以正直形象(两个人的第二场戏,就是还钱+修手机)。他出现在城市的灰色地带,在警察的盘问和监控摄像头下出没,在底层的江湖生活。

《少年的你》,是暗色系的青春片,它不能代表整个青春的光谱。可是,透过陈念这样的好学生,穿过小北这样的小混混,它们这道棱镜,也是这个时代不可被忽视的存在。太多未成年人的社会新闻,还有把刀口对准了校园,戾气不断的成年人,似乎都缺失了人生的重要一课: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写给二十年后的自己,老师可以押中这样的高考作文题。可是,你又如何猜中二十年后的结局。

我对《少年的你》有小小不满,是主人公的眼泪,还是多了那么一点点。抱歉,电影的几场落泪戏印象深刻。我不是说拍得不好,或者电影要煽情。

我是想说,你们已经比多数人要坚强和勇敢。眼泪,还是留给观众吧。

 8 ) 少年的你必须明白长大成人后的我们是没有人会来保护的

首先来解决一个这部《少年的你》电影中最关键的疑问。片头,片尾长大成人后的陈念在英语教学机构里所说的“三句乐园”——这是我们曾拥有的乐园。这曾是我们的乐园。这是我们的乐园。

这三个乐园到底怎么解读?有什么象征含义吗?

一点点来分析。影片里陈念自己告诉孩子used to be比起was更有失去的意思。

从英语的语法来说used to be 是指过去习惯或常常是如何,强调的是现在不那样了;而was是指过去是如何,但现在这个习惯依旧。

不断强调乐园是长大成人后的陈念在告诉孩子,青春这个最美好的年龄,每一个少年都应该是美丽的,都应该活在最无忧无虑,最自在的乐园里。

这是从绝境中爬过来的陈念所持有的一种期望,一种对所有少年的美好祝福。但是事实上,少年时的陈念和小北都没有活在乐园里,而是活在了炼狱里。但陈念为什么一直还要强调这曾经是我们的乐园呢?因为同样寂寞痛苦的陈念和小北用对彼此的保护把这个炼狱变成了乐园,两个渺小而又伟大的灵魂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绽放出了绚丽而又温暖的生命之光,将这片炼狱短暂照耀成了乐园。

回到三个乐园,

也就说第一个乐园——“这是我们曾拥有的乐园”表示陈念认为少年时代的青春已经逝去,但这个青春自己并不喜欢,也不愿提起,不想怀念这段痛苦的过去。

第二个乐园——“这曾是我们的乐园”表示少年时代的青春虽然过去,但多想想后自己觉得还是喜欢的,因为这里面有温暖,值得一再回忆的存在。自己开始学习着接纳了这段过去。

第三个乐园——“这是我们的乐园。”表示长大成人后的陈念终于真正彻底接纳了过去的自己,与这段少年的她达成了最后的和解,也接纳了那个时期的自己所不能承受的所有悲伤,这是真正从痛苦走出来后的一种对过去释怀的回望。

这三个乐园层次依次递进,是影片中主角陈念的心里活动和成长经历过程,也是一个少年真正长大成人,接纳自己的过程。

影片中最大的看点就是周冬雨所扮演的陈念与易烊千玺所扮演的小北的对手戏。

两个人的对手戏如果有张力,有化学效应,彼此使出的大招都接住了的话,一部电影也就成功了。

看完电影后,觉得易烊千玺出乎意料的强,比想象中的强很多,这个角色特别适合他。而周冬雨则遇强更强,个人觉得她的演技比起封后之作《七月与安生》又进一步提高了。这次陈念这个人物的表演可以让所有曾经质疑过周冬雨影后资格的人闭嘴惊艳。

两个人表演的好在于都可以见到彼此人物背后充沛的痛苦,而两个人把这个痛苦以一种十分内敛而又充满力量的表演方式释放出来,陈念和小北最后在监狱玻璃窗那里互相没有一句台词的对视,两个人却把重逢的欣喜,对彼此的感激和不舍以及对未来的彷徨,对没有保护好对方的难过,对终究输了的不甘等等复杂的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两个少年都没有父母的依靠,缺失父母的爱,于是只能互相报团取暖,抵御命运不断袭来的痛击。

小北对陈念说,你是第一个问我痛不痛的人。是第一个愿意关心我的人。

陈念从一开始看不起这个小混混,到慢慢接纳他,喜欢他,然后对小北说,你能保护我吗?

导演在表现两个人的心里活动时不断用大特写来展露演员,这是对演员演技的极大挑战。

好在两个人的眼神和表情都没有流于表面,都让观众感受到了两个人物最内里的灵魂。

陈念是这个世界里光明,干净的存在。她读书成绩优秀,希望好好读书,考试,上好学校,可以报答母亲,报答社会,甚至保护世界。

小北是这个世界里黑暗,肮脏的存在。他整天无休止地参与斗殴,荒废人生,没有目标,无所事事,他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灰色的。

一黑一白的反差和设定都在为结尾是谁真正犯下不可挽回大错的反转做戏剧冲突的铺成,为最后彼此互相保护和互相救赎做情感的铺垫。

影片之前的跳楼,到一系列的校园欺凌让人看的十分压抑,直到陈念遇见了同样在生活泥潭挣扎的小北才让影片有了一丝暖色。

影片的导演曾国祥非常善于挖掘人物最内里,最细腻的情感。陈念和小北从来没有像一般青春电影里恨不得向全世界宣布的那样,对对方大声叫喊表白说一句我喜欢你,我爱你。但观众却能非常深刻的感受到两个人的情意,感到到两个灵魂无法分割的深刻羁绊。这就是导演处理情感的高明之处。

小北对陈念的喜欢是笔记本上调皮的写陈念欠小北一次,是从此有了一个可以保护之人的挂念,是被警察抓走没有保护好陈念回到家里看见被欺凌的她深入骨髓的痛心,是我陪你一起剃发对痛苦的分担,是一起看金鱼恣意游动的温柔,是一起扮鬼捉弄路人的玩笑,是我们一起睡在一张床上却只聊心事的克制,是宁愿葬送自己未来也要让你赢一次的保护。

陈念对小北的喜欢在被警官欺骗说小北被判了死刑后绝望颤抖的背影和不顾一切的暴走,是把身体紧紧靠在开着飞驰摩托的小北身上的安心,是我一路前行却不用惦记背后,知道有人在守护自己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是我们不好,不求任何人原谅,但这个世界有一个人懂我就够了的安慰。是自己快要赢了却甘愿为对方前功尽弃,宁愿放弃我好不容易得来的未来也要把你一起拉出泥潭的决心。

随着易烊千玺所扮演的小北这个角色进入陈念的世界,也让观众真正的入戏了。

观影的过程是压抑——暖心——同情——痛心——欣慰。

少年时期的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困境来一步步成功迈向成人世界,这个问题是一个广泛的,具有代表性的,非常容易共情的现实议题,所以这部《少年的你》在导演和演员的共同努力下,赋予了青春电影新的意义,引发了我们对校园欺凌,对青春,对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对自身命运救赎的广泛思考。

影片的最后,小北终于可以从阴暗中走出来,得到赎罪,终于可以在阳光下走在陈念的身后保护她,导演似乎给了我们一个值得欣慰的结局。

导演没有告诉我们,而我们必须知道的是长大成人后的世界真的是那么美好吗?所以只要我们长大了,一切问题就都会迎刃而解吗?

少年时期的你必须面对的问题也许是高考,是没有朋友的寂寞,是欺凌,是对未来的志向的彷徨。

而长大成人后的你将要面对的问题将会是少年时期的你所有问题的几何倍的增长。

年迈父母老去的速度,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工作的压力,如何立足,如何安身立命,对于孩子养育和教育培养每天巨额的支出,夫妻间无休无止的争吵和冷暴力甚至是出轨的猜忌,随随便便一个新的问题都能压垮你。

电影中陈念和小北会互相保护,而现实中的我们,一夜长大的我们又会有谁会来保护?

答案是没有人,可以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朋友。

愿看完这部《少年的你》的所有人,都会多一份去直面命运的勇气。

哪怕一点点就够了。

 短评

“- 你往前走,我一定在你后面。- 你在我后面干嘛?”、还有那个披床单吓司机…哈哈哈,周冬雨真是百搭啊,而且对方都会被衬搭的很好看。易烊千玺表现竟超出预期。“我喜欢一个人,就想给她最好的结局。只有你赢了,我才不算输”、“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电影透露的少年气,意外惊喜。你有多被这个世界欺负,就有多少人想保护你。最后的警局审讯戏成为情绪的一个制高点,被拯救者的、无辜的与负重的…包裹出电影的温暖与厚度,身边观众哭倒一片。经历过少年,20年后更懂纯粹的青春。“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依然能仰望星空”

10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脸上那么脏,可是她干净;身上都是伤,但是他不疼。想变聪明,押得中人生;想变强大,足够保护她。选择相信我,从阴沟里爬出,想活命就闭嘴。跟在你身后,不能同路不能并肩,自己学着长大。只有你赢我才没输,你在乐园我才在天堂。陈念欠小北的不是钱不是饭,是高考结束那天,牵着手迈过十八岁的盛夏。

11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This movie is so intense!主创很走心!校园欺凌真的很可怕!受害者一辈子都有阴影!而有些学校和老师真的态度漠然不负责任(亲身感受不喜勿喷)更纵容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15分钟前
  • momo
  • 力荐

看了电影首映 两位主演演得很出彩 各种情绪和无助感体现很到位 让我很有共情 四字弟弟的表演很惊喜 和小黄鸭搭档没有输 曾国祥导演的叙事能力还是很赞 五分!!

18分钟前
  • cookie
  • 力荐

恶意就是这样的,无端的针对一个人,即使别人没有做错什么。

21分钟前
  • 郑二千啊啊
  • 力荐

面对坠楼,他们忙着拍照发微信,只有她为她盖上衣服。面对欺凌,他们假装没看见,只有她选择报警。因为盖衣服,她成了下一个被欺凌的人;因为报警,她遭到疯狂报复。袖手旁观的人平安无事,制止恶行却受到牵连。被欺凌了没人管,欺凌你的人死了马上就管了。受到伤害无法得到保护,犯了罪绝不让你少判一天。当初不重视你的遭遇;如今却想尽快结案,让你接受法律制裁。人人都说可以帮你,其实没有人能帮你。受过教育不一定就品质高尚;没上过学也可以善良正直。家境富裕的好学生其实是校园霸凌的始作俑者;你眼中的小混混却真正付出行动保护弱者。你只看到他打架,却没看到他是为被欺凌的人挺身而出。你不会无私奉献,我也不会,但是他会。为了帮助她实现梦想,他甘愿献出一切。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只有你赢了,我才不算输。

26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修改的部分应该不多,估计就是删除了跳楼尸体和一些霸凌的正面镜头?本来以为会是比较虚化背景的文艺青春片,没想到高考元素竟然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简直有点《毛坦厂中学高考杀人事件》的意思了,Good Choice!易烊千玺戏份不算特别多,但也没太掉链子,当然其实还是周冬雨主场,这么看来一个周冬雨吊打八个马思纯也没问题啊……我不得不由衷地感叹,国内第一代养成系偶像终于愿意长大了,能演吻戏了,能抽烟了,最重要的是能开黄腔了!我们老姐姐等这一天等了多久啊……

27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1.和《嘉年华》一样,题材价值大于电影本体价值,在当前环境下拓展了国内院线的题材可能性。在被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展现的凌厉和残忍可能也就到此为止了,所以很理解有些地方表达上的处理方式。2.“残酷青春”是个差不多20多年前的概念,这个电影重新启用了一次,说实话,这种青春期和杀戮,死亡,悲情之类的东西搅在一起的故事非常可疑,以一种看似底层残酷物语的形态实际上讲述一个很矫情的戏剧性设定。真实的校园霸凌有更真实,粗粝的处理方式,但会损害商业度,也可能无法面世,总之,这个题材在这里被打磨得更光滑了一点,可惜。3.易烊千玺的表现真是不错,不知道这是技术使然还是感觉使然,如果是技术,确实值得期待,需要其他反差角色验证。4.电影节奏有问题,前三分之一很迟缓,男女主角关系的进展又缺乏理由。

31分钟前
  • frozenmoon
  • 还行

虽然但是 高三不收手机吗

35分钟前
  • beki
  • 还行

扣分点:1.抄袭小说改编的抄袭剧2.不管考没考上985,努力学习过的普通人都不该被这样嘲讽,高高在上的太子爷怎么会纡尊降贵来演普通人,看到他脸我就出戏

40分钟前
  • 无辜吃瓜群众
  • 很差

路人,只看过小说,才去看的电影啊。完全就是我心里的小北和陈念啊。超级好看的,想象不出来竟然是四字,竟然这么厉害。

43分钟前
  • 没有人比我更可
  • 力荐

剧情假,男主演技尴尬。如果是张一山就完美了。

44分钟前
  • 湘军
  • 很差

比较触动我的是易烊千玺的演技,这绝对是一个“剧抛脸”,完全没有《长安十二时辰》中腹黑小狐狸李泌的影子,在这里是一个叛逆变拗高冷,但是却一心一意对念念好的男孩子,他的眼神让我看见了一种执着的爱,而不是一种甜甜的喜欢,这很重要,因为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两个孤独的人相互依托,共同成长的故事,眼神应该是一种超脱于喜欢之外的感觉,四字弟弟把这种感觉演了出来,可塑性很强。且小北是一个层次性很强的角色,外冷内热,通过叛逆的外壳来保护自己内心的柔软,千玺有把握住这种感觉,没有一味地耍酷。

46分钟前
  • 捶捶666
  • 力荐

这个题材,做成这样,真的很不容易了。尤其是,影片在影像上非常有特点,大量的特写镜头、跟拍、手持,以及碎片式剪辑,营造出强烈的恐慌与不安感。这种情绪,其实就是角色在片中的情绪,它以影像的方式,最直接延伸给观众。易烊千玺和周冬雨的表现都很不错,起码,他们都经住了大银幕特写的考验,而且,又都有各自的变化。导演其实很多小野心,比如可以看看他是怎么处理校园空间和调度的。“只有你赢,我才不算输”,很伤感,也很中二。

5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主题浮于表面…表达做作且矫情…警察局的戏份是把观众当傻逼吗…为什么要大早上来看一部青春伤痛文学式的狗血电影啊…四字dd演的倒还行

55分钟前
  • Ziggy
  • 较差

这部电影真的太有心了,身在绝处的时候突然在眼前出现了一道光,小北和陈念是彼此生命中的那道光,小北不想让陈念在泥泞里,努力把她推向美好的未来的这个设定真的太戳我了,救赎向真的很感动。而两位主演也诠释的很好,所有情绪都很到位,周冬雨一如既往的好,四字弟弟是第一次登上大荧幕,也很让我敬佩,导演真的很有心,谢谢有这么好的电影出现,祝票房大卖。

56分钟前
  • 你是猪
  • 力荐

一上来差点没听懂was和used to be到底有什么区别

59分钟前
  • 大島
  • 推荐

也只有少年才能说出“你守护世界,我守护你”的誓言了。《白夜行》的剧本植入中国高考和校园霸凌的语境,曾国祥对东野圭吾成功实现了拿来主义。为过审改结局,幸好观众都不是傻子…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个人很喜欢这种真实风格的电影,社会上的阴暗面太多了,应该让他们暴露在大众的视野下。

1小时前
  • Sprout.Lau
  • 力荐

故事的层次感做的非常好,几股力道最终指向残酷绝望且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的主题,还有一些不便明说的细节,还挺直白生猛的。片子越往后导演的水平也越强,第三幕走向男孩女孩内心戏之后,无言的高潮像是被是枝裕和的《第三度嫌疑人》附体一般,导演的视听语言做的非常优秀。在这部电影里,一切都是加分项,这很少见,在内地的审查大环境下,还能做出这样的电影,这个创作团队也很少见!走出电影院之后,觉得说什么都是多余的,遇到这样的电影,你去看就行!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