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云层下

科幻片俄罗斯2015

主演:梅拉布·尼尼泽,丘尔潘·哈马托娃,拉米尔·萨尔霍乌德诺夫,卡里姆·帕卡什科夫,阿纳斯塔西娅·梅利尼科娃,彼得·戈萨沃斯基,路易斯·弗兰克,维克托·博科夫,维多利亚··科如托科娃

导演:小阿列克谢·日耳曼

 剧照

电子云层下 剧照 NO.1电子云层下 剧照 NO.2电子云层下 剧照 NO.3电子云层下 剧照 NO.4电子云层下 剧照 NO.5电子云层下 剧照 NO.6电子云层下 剧照 NO.13电子云层下 剧照 NO.14电子云层下 剧照 NO.15电子云层下 剧照 NO.16电子云层下 剧照 NO.17电子云层下 剧照 NO.18电子云层下 剧照 NO.19电子云层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8 11:49

详细剧情

  雾雪笼罩的怪异河岸。四处散落着钢精和水泥。一栋废弃的摩天大楼。平坦处仍未完工的公路桥。一座宏大的金属制的马的雕像。还有一座列宁的雕塑,他的右手伸展着指向空旷处。这是一个冰冷、僵化的无人之境,衰落的往昔在这里与想象中的未来接壤。人们漫无目的地穿过这个不真实的世界。原先确定无疑的事情不再令人确信,亲戚朋友都消失了,理想已经随风而散。萨莎从国外返回家乡,她死去的父亲曾经是这片建筑工地的主人,现在她继承了这笔遗产:一位正在寻找工友的吉尔吉斯斯坦工人;一位前额有块反着光的红色皮肤的建筑师;一位曾在莫斯科路障旁与叶利钦比肩站立的导游。他们中的一些人会莫名其妙地流鼻血。一位年轻的学生问道,“我们是谁?我是谁?一切都混乱无章。”  小阿列克谢•日耳曼用七个章节,将他祖国的精神面貌压缩成一部长叙述的象征性电影,一场流畅精心设计的人与摄影机之舞。

 长篇影评

 1 ) 俄国幻想史诗

俄国的幻想史诗,精心的编排。并不觉得和上帝难为有什么关系。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被全球化和现代化卷入洪流,笼罩在一片迷雾之中。这股电子云层阻挡人们的视野,多数人都投身新型经济(房产、日企、旅游、电脑、中国货),而一些人想要守住传统(博物馆司机、女继承者),保卫曾经的文化精髓。于是,继承者们继承了烂摊子(未盖完的大楼、金属框架的马),又被当代人耻笑。原来在这股迷雾中,所有人都是迷茫的、无力的。

1、异乡人
盖到一半停工的巴别塔,语言不通的异乡建筑师,失去语言。
收音机代表曾经,被遗弃的科技。
异乡人受到狗与路人的戏弄,只能走进栅栏中的荒芜。海滩上,阳伞统统收起,他失去保护。
用谋杀抑制谋杀,痕迹被清洁工瞬间清理。挣扎中学会了俄语,人群依然走开。

2、继承者
全球化的影响,日企收购地皮,哥哥要去纽约、支持美国书展。文化的遗失。
现代化的影响,时好时坏的机器人,苍白的室内色,废弃的未来感的马和建筑框架。文化的解体。
旷野中的列宁雕塑,武力(机关枪)已经没有价值。在云层下直立会流鼻血,只有倒立观瞧。

3、地产律师所做的长梦
律师始终会重复做一个梦:穿越回二十年前,面对苏联解体后的选择,与最好的朋友分享最后的时光,温情又无奈。

4、建筑工地周围
博物馆的历史学者去做公车司机,曾经的破坏(叶利钦),现在的保护。
苏联歌曲与文学依旧,却无法逃离的现代化入侵(3D电脑与披头士)。
游客并不真正在乎文化,中国人连纪念品都不买。
守护被利益冲淡,他只觉得自己渺小。

5、人质
开头与结尾的墓碑对账:河中石碑与桥墩。暗示拯救的失败。
非法移民的信仰,头上的佛像。
面对绑架的女孩,其他人都回避,只有移民之身赴死。挖掘机,死亡的震颤。

6、建筑师
建筑师,为文化自焚,却反被安上中国鼻子。文化与科技入侵。
当代哲学家开始给斯大林和纳粹翻案,年轻人居然相信(金发女孩不相信肃反人数),建筑师只有无奈地杂碎广告牌。
异乡建筑师向广告牌射击。无论是破坏与建设,我们的双手都沾上了鲜血(加上推土机这个,已经两条人命了)。
过去与现实,我们所处一个不理解的时代,只有相信这一切都是偶然,燃尽最后一点青春。

7、女主人
女继承者带上逃出的女孩,走向远方。拉着铁架马,接过了父辈的罪恶,忍受世人的嘲笑,只能向前走。
做事不能从原则出发,不取决于是否需要,是否正确,而是换一种生活方式的可能性。
真正的爱,是属于自我牺牲的爱。背负着过去的他们,无力的他们,只能在电子云层下,摸索着前进。

 2 ) 《电子云层下》影评(原载于ScreenDaily)

由LEE MARSHALL撰写

小阿列克谢·日耳曼的新片描绘了一个内容密集、体量庞大、气质忧郁而愤怒的寓言,他用七个相互关联的章节来探究当代俄罗斯病态的灵魂。这是一部破碎而令人惊叹的非线性叙事电影,导演用独特的影像把思维碎片一块块组合起来,探讨了俄罗斯历史、政治、艺术、文学和社会的各种问题,要求观众完全地投入其中;相比之下,另一部最近的俄罗斯电影佳作,即安德烈·萨金塞夫的《利维坦》,则不需要如此缓慢的投入。然而,一旦你成功进入《电子云层下》的缓慢节奏,它就会透露出奇怪而令人着迷的气质。

《电子云层下》也许不是一部容易被俄罗斯以外的观众所了解的电影(哪怕在俄罗斯国内,也不意味着有很多人能看到这部电影)。但随着它在越来越多的电影节上公开放映,这部电影或许会被全世界越来越多的观众接受——尤其是对于那些想看到革新性、挑战性影像的观众来说。

《电子云层下》以塞尚的名言“绘画是一种对比关系,或者简单地说,是黑与白之间的关系”(A drawing is a relationship of contrasts, or simp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lack and white)开幕,这是导演对于印象派叙事风格的铺垫。旁白告诉我们,今年是2017年,距离1917年革命已经过去了一百年;旁白告诉我们,故事发生在一个“被钉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十字架上”的国家。接下来的故事是关于那些“特殊的人”,即俄罗斯文学中所谓“多余人”的形象,和“一座未完成的建筑”。那座未完成的建筑是一座主结构建成后废弃的帆状摩天大楼,它在《电子云层下》的所有七个章节中随处可见,隐约地矗立在背景里。它构成了接下来七个角色及其故事的分母。

画面右上角即是那座建筑

这七个角色包含了不会说一句俄语吉尔吉斯建筑工人;一对兄妹,他们是修建那座建筑的寡头的后代,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地位;一个被反复出现的梦境所困扰的房地产律师;一个操多国语言、身着俄罗斯历史服饰的导游,他在博物馆工作,然而受到了当地经济重建的影响;一个被黑手党挟持的十二岁女孩;一位设计师,他设计了这座建筑,在停止施工后选择自焚,但因为火柴被浸湿而未能如愿。这些人物之间的联系直到影片的最后十几分钟才浮出水面。故事最后回到寡头的女儿,她拒绝出售父亲遗留的土地,代表了对未来的一丝希望。但与《木兰花》或《银色·性·男女》中的多线叙事不同,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个故事的碎片,这些碎片似乎栖息于现实和梦境之间,是一个塔可夫斯基式的叙述空间——只不过这个空间不是为了满足我们内心的欲望,而是以一种独特而扭曲的视角,审视俄罗斯的历史与现在、野心与失败,以及伟大艺术作品和琐碎的主流之物。

同样,正如导演缓慢而抒情的前作《纸兵》一样,角色们交头接耳或是自说自话,而当镜头围绕着他们缓慢转动时,他们就像原子一样分裂、融合。这部在冬天拍摄的电影包含了一些神秘的场景,比如一块放满了列宁等人的道具雕像的空地,这块空地属于一个荒废的电影制片厂;以及水边的雪地海滩,这水域可能是一个湖泊、一片海域,或是一滩废水。

但就在剧情向抽象、荒诞发展时,小阿列克谢·日耳曼不停地用真实的戏剧性时刻来吸引观众:一个试图拯救人质女孩的瘾君子被殴打,然后被坏人枪杀;寡头的女儿发现,在父亲别墅的马厩里,一个毫无作用的家用机器人在房僵硬移动,而马厩里的马已经饿死——更为可能的一种情况是,它是被毒死的。

小阿列克谢·日耳曼把剧情故事和寓言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有时带着斯拉夫式的忧郁态度,而有时伴着狡黠的幽默——就像那个富有科幻色彩的场景表示出来的一样:巨幅广告被投射到云层上,而这恰好代表着影片的标题。整部电影涉及的话题包括对人们对移民的态度、反犹太主义、药物滥用、为政治目的而对司法机构的操纵、米基·洛克的狗(注:米基·洛克是一位非常喜欢狗狗的美国演员),以及反复提到的当今俄罗斯文化的贬值。而在这样的主题之下,结尾还能拍得如此优秀,体现了导演小阿列克谢·日耳曼的努力。在这个美丽的结尾之中,萨沙(寡头之女)和斯维塔(人质女孩)同心协力地拉动一匹巨大的铁丝做成的马,这一幕既有戏谑的象征意义,又真正能打动观众。这是很难做到的。

 3 ) 草蛇灰线,伏脉百年

《电子云层下》可谓草蛇灰线,伏脉百年。影片把背景时间设定在俄国革命一百周年之后的2017年,以七个章节所涉及的社会各个阶层来描绘一百年的俄罗斯画卷。看完第一章《异乡人》和第二章《继承者》,观众会认为这可能是七个涉及不同社会阶层的独立故事,然而从第四章开始,这些人物的命运开始交迭,到了最后两章,影片力图把所有人物都串联起来,以达到从个体到阶层到社会的目的。全片都在灰霾或暗夜的笼罩下,隐现的巴别塔,荒凉的城市,领袖的迹像,废弃的工地,其实不单是俄罗斯的社会画卷,就像整个人类社会的幼儿时代,既需要超级管理者,又需要肆意地表达欲望并努力地被满足,但社会成长的速度或许赶不上家园荒凉的速度。影片中,1917年以来的俄国管理者的出现方式各不相同,雕塑,肃反的书,讲话,名字,都耐人寻味,最有意思的是现在的俄罗斯管理者,他没有以任何方式出现,但造巴别塔的地产商死后,继承者中的哥哥,敏感懦弱又及时行乐的逃避者,长得有点相像。影片也想不时地追溯俄罗斯帝国时代的历史,比如继承者中的妹妹,从土耳其来,吉尔曼或许想扯到东罗马帝国,比如靠导游谋生的副博士的制服。除了历史的反思,如造巴别塔的地产商的功罪,巴别塔的遗产与遗债,继承者的态度,哥哥的逃避与妹妹的担当……吉尔曼也想容纳俄罗斯更多的现实问题,国内,凋敝的经济,恐怖主义,民族冲突与融合,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吸毒,认同纳粹,不相信有肃反……;国外,中日俄远东三大国的政经关系。七个章节,一百二十多分钟,不记得出现过太阳,俱在压抑与灰暗中,一百年的苦难不断,但影片最后,继承者中的妹妹,一个现代版的聂赫留朵夫和刚逃生的人质小女孩,在海滩缓缓拉动铁马,还有刺破雾霾的灯火,是吉尔曼要表达的希望,虽然唯美,却很脆弱。远东的三个帝国,都曾像刘鹗的那条大船。

 4 ) 電子雲(Под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ми облаками,2015)

1、電影電子雲(Под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ми облаками,2015)像是好幾道哲學命題和辯證。

2、一個人、一個國人或者一個國家,要拋開其歷史與文化是危險的舉動。如國史大綱開書所寫:「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有一種溫情與敬意者,至少不會對其本國以歷史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即視本國已往歷史為無一點有價值,亦無一處足以使彼滿意),亦至少不會感到現在我們是站在已往歷史最高之頂點(此乃一種淺薄狂妄的進化觀),而將我們當身種種罪惡與弱點,一切諉卸於古人(此乃一種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譴)。」

3、電影中的故事就是站在這樣的一種立場上——這一片土地上博物館即將拆撤,文化根基將被拔除;商業利益掛帥的外企挹注資金,在這塊土地上建設大型商場;政府羅織罪名意欲掠奪已逝巨賈的資產,而這名商人的善行一概被抹煞;博學的文史研究者淪落街頭,成為觀光客的導覽員;年輕一輩的青年迷失在奇幻的世界中,並荒唐的指責歷史的杜撰(他們在森林裡扮演精靈,還說:「怎麼可能把孩子關起來呢?希勒特不可能無緣無故的監禁這些人,一定是他們犯了什麼罪!」)。導演勾勒一個從沙皇時代到蘇聯解體至今,從勞工階層到社會精英,所構築的極其複雜卻又寒酷冷漠且迷茫的社會與人物。其實想一想,臺灣的處境,也相去不遠。

4、這個電影故事的敘事性比較低,物象羅列則十分飽滿,手法有點像馬致遠小令天淨沙中列錦的作法:「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二十八字,十一個物象,營造一致的氛圍。

 5 ) 他们的历史,也许我们正在经历

俄罗斯民族总在关注自身的精神状况,或许是由于冷战带给他们的伤害太过于严重。洗脱了冷战带来的身体伤痛和物质影响之后,精神显然并没有完全解脱出来。七个故事,社会异化、人际关系疏远、信仰崩塌、是非颠倒、独立思考能力减弱、知识辨别能力不存、历史价值否定,正是不顾一切的革命带来的后遗症,精神建设几乎没有。小阿列克谢日耳曼一贯冷冽的影响风格,刺痛了俄罗斯社会的薄弱点,也带给我们对现实处境的思考。他们的历史,也许我们正在经历。

 6 ) 浓浓的赛博朋克,想要表达什么?

一位想与自己亲手建造设计大楼一同自焚的建筑师,因为手中的火柴受了潮而无法如愿。这就好比在电子云层之下的俄罗斯当下社会,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及在时代阴影笼罩之下的人们对现实生活充满了迷茫、惶恐和不安,与此同时对未来充满着彷徨悲观的夹层状态让人感到悲悯。结尾稍感仓促,虽然试图想要寻找新的生活,但新生活又如何开启?浓浓的赛博朋克,绝望至死的气息,极其痛苦的观影体验。

 短评

故事情节就算了,这对白是在说人话吗?——除非导演想表达雾霾和粉尘已经把俄罗斯人的智商全拉低了。苍白的呻吟我不埋单...

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较差

仪式感+高逼格,氛围很足,但依然对俄罗斯片无力。(前排的人全程戴着一顶毛绒帽子挡视线,我还奇怪邻座怎么一点意见都没有,转头一看发现她睡过去了。不过还好没多久前排的人也睡过去了。)

10分钟前
  • 唐小万
  • 还行

#2022.01.14南京俄罗斯科幻电影展#这部电影看完后总体感受:懵懂~我似乎能够感知到主题,即对苏联巨变解体以及今全球化,消费主义兴起这个背景下,不同个体下的感受和理解差异巨大,对未来俄罗斯不确定性充满了消极与迷茫~另外,结尾一个主张留下建筑的女主,一位出生新时代下,受到消极悲观主义影响的小姑娘一起拉着钢丝马前行,没看明白~另外片子一个尚未完成的大厦象征苏联伟大过去,以它的拆卖留等,附近商厦的建立等引发了不同的讨论和思考等。片子中符号和象征意味太浓,意识流方式的表述,各个个体之间的对白并没有如我想象中带入太多情绪情感和逻辑,七个故事之间也没有太多明显关联,全程有种浓浓抽离感,思考的没法着力的无奈感,在思考与观看之间飘忽不定,不过,长镜头与摄影真的很喜欢~片子想要表达的似乎好多

12分钟前
  • 駐足凝視
  • 推荐

人们在原野上不断以再造新世界的名义拆拆建建。一边是历史的幽灵回访现实或者说一直与现实共存,另一边是记忆的迅速改写。结尾或许是强行乐观的乐观吧,否则呢?

16分钟前
  • 浮云客
  • 推荐

比他爹要稍微亲民些,不过这爷俩也真是……

20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还行

今年最晦涩的电影之一。1.雾气弥漫的荒原,老旧驳杂的摩天楼,俄罗斯的前世今生与未来。2.处处可见安哲之影(移动长镜,开放时空观,环境描摹,声画关系,列宁像等),色彩极美,大量长焦和移焦镜头使迷蒙的雾霭时刻笼罩着时空。3.高度文学化和符号化,荒诞的行为与超现实手法。4.金属马与广告灯箱。(8.8/10)

22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泥还是去写书吧

24分钟前
  • 看不见的城市
  • 较差

今年柏林首部最具大师相的电影,七段寓言,由一座废弃的摩天大楼,连接起俄罗斯的过去现在将来,虚构的梦境与凛冽的现实,自负泰坦的富豪困惑的中产与掌间挣扎的平民,其中繁杂各异的人物细节在故事里草灰伏线相互流转,在一片雪雾,在精致镜头与优美配色中,历史的埋葬现在的挣扎未来的虚无全部展现。

29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力荐

“我在这里丢了一个耳环,一千年后,一个考古学家将发现它,为此他会写篇论文,获得教授职称,然后和自己办公室的女助手搞在一起。”

32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七个看似断裂的章节贯穿俄罗斯的前世今生,旧国阴影盘旋,个体被包裹在末日荒原的雾中风景中;冷冽画风既具现实主义色彩,亦不乏神启般的超现实因素,浓重云层下拓展丰富的时空;海边场景与列宁雕塑实在太有安哲味道了,美指一流。

3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解体后的苏俄又被全球化浪潮下裹挟,曾经的那些文化逐渐被淡忘,年轻人对未来迷茫,又忘记真正的历史,走向虚无主义。苏俄就是迷雾中若隐若现的烂尾大楼,电子云层下,大厦将倾

38分钟前
  • 不可名状
  • 推荐

“看我们是怎么溜这匹马的。” 异乡人、继承者,长梦、旧梦,未来总是无法摆脱历史。画面真是太安哲了!

41分钟前
  • vivi
  • 推荐

俄国革命已过去百年,所有人在期盼一场大战。巴别塔上空有显像杂志的电子云层,塔下是彼此擦肩迷茫的走肉行尸。端坐在列宁的手臂,聆听戈尔巴乔夫的演讲,有人在留恋斯大林的美好,有人开始为希特勒平反。反正不是葬身在时代推土机下,就是在命运烈火中自焚。穿越去见过去的自己,拖着钢架走马在荒原。

44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神经病,还好当年没在柏林电影节看这部。

46分钟前
  • 小易甫
  • 较差

6/10。跟[利维坦]一样揭示俄国社会现状的窘境,人物服装与景物上大量运用灰白营造抑郁的情绪,各种空间结构来增加构图的广阔感,抢劫捅人或枪支暴力等血色都掩盖于一团雪雾之下。不过前者有强拆的戏剧张力支撑、主题明确,本作则情节和人物间缺乏必然联系,每章的不同乐器、雕塑构建出影像的符号迷宫。

51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极其寓言化,录音机、外语、漏水天花板、枪、梦……所谓的未来,在能见度极低的雾与雪中,任一群台词生硬晦涩的人念诵着。有关于政治、社会、人类困境的映照,嵌套着文学、美术、雕塑、音乐、隐喻等强烈的逼格形式。有些拒人千里之外之感,反正无意交流。知道厉害,只是并不喜爱。章节数果然凑到7。

54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和他爹的[上帝难为]很像,你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搞清楚导演的意图,看懂故事的关联性,明白电影的主题,几个章节独立展开很像读一本文学著作,台词的风格很像。俄国十月革命的一百年后,时代再次处于混乱的边缘,带着强烈的后末日时代的科幻色彩,就像一本现代俄罗斯社会的控诉书。★★★★

5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柏林电影节#肯定是没有完全看懂的,但当片尾,那匹马开始缓缓移动的时候,我流下了这次电影节第二滴鳄鱼泪。

59分钟前
  • Unlucky Strike
  • 还行

荒凉的末世画卷,冰冷的不止钢筋水泥,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所有人都在困惑,所有人都在寻找,有的寻找一个人,有的人寻找一个真相,有的人则是在找寻新生活的方向。幸运的是,有几个人找到了她们想要的。

1小时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siff2019🔹缓慢移动的镜头中不断有人物走进画面又离开,每个人似乎都肩负着诉说一段历史的使命。阴沉的天空和弥漫的雾气,来回出现的庞杂的意象符号,晦涩的政治隐喻,七个章节,最终拼凑成一段完整的史诗,我不了解他们的历史,但我能感受到它的厚重。(上影节第一睡,睡了20分钟)

1小时前
  • Captain_C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