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钻

恐怖片美国2006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杰曼·翰苏,詹妮弗·康纳利,阿诺德·沃斯洛,大卫·哈雷伍德,吉米·米斯特雷,麦克·辛,史蒂芬·柯林斯

导演:爱德华·兹威克

播放地址

 剧照

血钻 剧照 NO.1血钻 剧照 NO.2血钻 剧照 NO.3血钻 剧照 NO.4血钻 剧照 NO.5血钻 剧照 NO.6血钻 剧照 NO.13血钻 剧照 NO.14血钻 剧照 NO.15血钻 剧照 NO.16血钻 剧照 NO.17血钻 剧照 NO.18血钻 剧照 NO.19血钻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5 05:18

详细剧情

九十年代非洲塞拉利昂,连连战火使这片土地饱受摧残,非法钻石贸易日益猖獗。  阿彻(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饰)是一个地道的战争贩子,靠倒卖战区钻石为生,他在监狱中无意得知渔夫所罗门手里有极品粉钻。意识到这是自己离开非洲的机会,出狱后,他找到所罗门,准备和他一起找出钻石,离开非洲。  所罗门是普通的渔民,因为内战和家人分离,被叛军强制开采钻石,他发现一颗极品粉钻,藏了起来;战乱来临,所罗门进了监狱,后被阿彻救出,并在战地记者麦迪•鲍文(珍妮弗•康纳利 饰)的帮助下,找到了失散的家人,此时,他的儿子迪亚却被叛军带走,生死未卜。  悲愤的所罗门答应和阿彻合作,在叛军的控制范围内寻找钻石,并寻找儿子。  两个截然不同的人,因为一颗血钻将命运联系在了一起。

 长篇影评

 1 ) 《血钻》:谁在把非洲卖了

拍出一部在票房和口碑俱佳的,最好还能带点奥斯卡相的好莱坞电影,选题是相当重要的,而近两年好莱坞不乏此类批判商业巨鳄在利益驱动下危害穷国民众的电影,诸如去年《不朽的园丁》,今年的《血钻》同样也属于同类影片的范畴。有了一个好的命题,剩下的便是讲好一个故事,曲折起伏的情节设计也是相当重要的,另一个要点是千万不要忘了探讨一下人性,悲悯煽情,于是这部影片什么都齐了。此类影片看得多了,虽然当时会被感动一把,可过后就又会产生一种被耍一道的感觉。细细一琢磨,发现好莱坞也是装大尾巴儿狼,利用这惯常套路来蒙骗一下观众的情绪,最终仍不过是一副居高临下的施舍状,没剩下多少真情实感在里头。

 

这部电影被塞入了很多的现实问题,贫穷非洲的自相残杀,军阀下属的童子军现状,利益驱动下人性的贪婪,西方世界对非洲的盘剥,以及那些垄断企业对市场的操控。这么多问题有得观众一个个思考下去,只是在观影时刻一个问题还未思考透彻,新的问题又来了。得,打住,所谓贪多嚼不烂,《血钻》实际是没有那么多篇幅来一个个讲清楚这些现实问题,况且在这部影片中还有为数不少的火爆场面,这些看起来深刻且值得挖掘的东西最终也只是作为点缀一部商业片的饰物,实际上所有的问题都仅仅触及了表面。

 

这就是非洲,贫困交加水深火热的非洲,好莱坞俯视下的非洲众生,让人司空见惯。太多的电影在非洲的痛苦中纠缠,可它们究竟想改变些什么?又能改变些什么?《血钻》的目的难道就是告诉观众,每一颗美丽的钻石背后隐藏着无数非洲人的血泪,然后期望他们不要为花钱买这些小石头。现实只怕观众们在电影院里唏嘘感叹一番之后,转身又心甘情愿为小石头掏出大把金钱,这样的说教无力而苍白,就象捱过苦日子的长辈对幸福中成长的孩子说要节省同样不具现实意义。如果影片不仅仅抱有这样的目的,那么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又能看得到多少?

 

迪卡普利奥塑造的主人公阿彻是一个出生于非洲的白人,经历过父亲被分尸、母亲被奸杀的惨痛人生,而且还当过雇佣兵,一直从事走私军火贩卖钻石。从苦难中成长起来的阿彻并没有被锻造出伟大的人性,而是被磨砾成只为自己而活的利己主义者,其实这种人物设计是合理的,当生存得不到保障的前提下任何道德说教全是扯淡。事实上在这部影片中每个人物之间都是利益关系,阿彻自始至终都是为了能够获得那块粉红钻石而帮助渔民所罗门,而所罗门也是为了拯救自己的家人才和阿彻展开合作,女记者曼迪最初之所以帮助阿彻和所罗门也是为了获得新闻内幕。所有的关系均是建立在利益交换的基础之上,虽然故事的后续发展开始催化出一些高尚的情操,比如阿彻最终牺牲了自己让所罗门父子得以脱离苦海,同样阿彻与女记者曼迪之间也产生了爱情。但是所有高尚的产生也都是有条件的,阿彻之所以最终让所罗门带走钻石,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已到尽头,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如果阿彻生龙活虎的状态,只怕利己主义仍将主导着他。

 

而女记者曼迪与阿彻之间感情的产生也全然是好莱坞故事的使然,这样的爱情事实也并没有可靠的根基,她和大多数同行的记者其实也一样,当入目尽是困苦的难民群体,媒体的正义感与同情心显得如此之微薄,正如她脱口而出:“这么多的难民,我为什么只帮助这一个?”也许唯有这句话才真正道出人心的麻木,当看到一个难民你会同情,看到一群难民你会惊讶愤怒,当看到无数的难民你只能视而不见。人道主义在一块被利益驱使的土地上,多半是无助的。

 

《血钻》这样一类电影是将悲天悯人商业包装后进行出售,从骨子里来讲它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电影,充满了大量的血腥暴力场面,并且有着环环相扣的情节,因此它终究只是一部商业电影。如果说影片确实也揭示出某些真相,但它也没有围绕它阐述出更正确的观点,更不用说给出什么答案。这部电影利用到的只是一个好故事,配以适时的煽情,而这也是导演爱德华.泽维克的强项。

 

文:眉间尺

 2 ) I wish you were here

Blood Diamond在新加坡的放映等级最后定在NC16(16岁以下不得观看)。虽然电影中确实有非常直接的战争和杀人的场景,但总体而言画面相当干净,并不追求大量的血腥镜头或者变态行为。甚至男女主角之间即使彼此倾心也只有一次握手一次拥抱而已,干净得连个接吻都没有。这样“含蓄”的好莱坞大片却被划到NC16这一级,这一点有些令我意外。

也许是我想得太多,和我一同看这部戏的朋友提醒说这个评级结果可能是因为里面涉及非洲内战中的儿童士兵(children soldier)的问题。这些未成年的孩子被叛军或称游击队从各个村落掳走,被彻底洗脑之后教导成迷你版的杀人机器。他们抽烟、喝酒、吸毒、和成年军人一起进行村落屠杀。他们身着军装(大部分时候这些军装都很破烂),拿着机枪,称呼自己是“天生杀人机器”、“不放过一个”、“杀人小队长”。这样的事情看起来很有点非现实的味道。只是我们已经明白这个世界的残酷真实都爱披着疯癫的外衣,好掩盖内里的腐乱。
 
电影的气氛的确很沉重。不管是枪战还是丛林追杀,不管是成年人的贪婪杀戮还是老弱妇孺的仓皇失措,不管是衣冠楚楚的浮华世界还是满目疮痍的战场和难民营,都渗着一种冰冷的惨白色,甚至让人觉得此处已是魔域。只有非洲的红土——这被人血所滋养的大地,和那颗牵扯出整个故事的粉红色原钻,让人觉得有切切实实的色彩。

还有Archer最后看的那片云霞。

在结束之前,Archer给Maddy打了一个电话。Maddy正在某一个宁静富庶的欧洲小镇里和人聊天喝茶,她在电话里说:“Where are you? I am coming to find you.”他始终避而不答。他说:“I wish you were here.”在他的身下,是非洲的红土,静静地吸食生灵的鲜血、灵魂和依恋,万古如是。然后镜头渐渐拉远,我们和Archer一起看满眼的山峦叠嶂,霞光如火。

那一刻我才明白,这部非洲题材的电影与其他作品的最大不同。这里面的主人公Archer 和Soloman他们生于斯地长于斯地,他们不是那些从不知道那里来的冀望到新大陆猎奇以填补空虚灵魂的中产阶级,也不是怀抱救世主理想来拯救这块大陆却随时可以抽身离开、永远有后路可退的外来者。虽然这个大陆穷困不堪,战争不断,人们愚昧懵懂,可是他们已经无法离开。

这种灵魂上的煎熬,这种不得不恨又无法不爱的心情,很多来自幸福的一等国家的人是无法体会的。他们只在这部片子里面看到人性的贪婪、狡诈、冷酷、愚蠢,或者在最后看到些微的曙光,他们可能会像Maddy这个过客一样,问道:“一个人怎么可能改变这里?”——这是因为他们并不了解,也不属于这里。Archer和Soloman不会这样质疑。他们只是努力地活着而已。如此而已。这片大陆的未来本来就不是有一两个人的手改变。要经历数百年,数十代人的牺牲和劳作,要看这片大陆反复被蹂躏然后沉淀、酝酿,才能重新复苏。黑暗的时代是漫长的。如果我们极目去张望,我们可能会因为那望不到尽头的黑夜而沮丧绝望,失去方向。从黑暗到光明的征途,只能用岁月用无数老年、壮年、青年、少年还有孩子的命去一点点填充。

所以我们无需控诉什么,无需质疑。我们只需要和Archer 以及Soloman一样,努力地活下去。或者很久以后,我们的子孙可以看到非洲重新成为福地,有繁花自在开放。

 3 ) 小李真拼

其实第一次知道这部电影是高中班里定的“疯狂英语”,介绍近期出来的国外佳片。后来就主动找到资源看完了它。

怎么说呢,故事是很有社会价值道歉,表演也很豁的出去,小李真的狠拼,看完也是很尴尬,这个社会犹如血钻,多少人颠沛流离,多少人浮浮尘尘,多少人不愿回头,多少人拼命挣扎。可是如果是它是极品佳片,我也很难认可。很显然,这部电影这么大的反响更多的是占了题材的光,话题的光。

也是很心疼付出了这么多心血完全不顾形象在表演的小李,血钻又陪跑奥斯卡了,好在八年之后凭荒野猎人他终于上了领奖台

 4 ) 《血钻》——阿切尔的救赎之路

说起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这位闻名已久的巨星,想必很多人都认识。提起他的经典电影更是数不胜数,有爱情片《泰坦尼克号》《罗密欧与朱丽叶》,有传记片《胡佛》《华尔街之狼》,有动作片《无间道风云》,有高智商的悬疑片《盗梦空间》《禁闭岛》。可以说“小李一出,必是精品”。今天我要说的就是他的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部《血钻》

电影开头

《血钻》全片围绕着血腥粉钻展开,讲述了一个在非洲的真实故事。影片开头,是生活在渔村的黑人渔夫所罗门送自己的儿子去上学的路上,开头向我们展示了渔村悠闲劳作的生活,此时候镜头拉进,对着渔村秀丽的风景和清湛的河来了一个特写,阳光普照,绝美的风景却隐藏着种种危机,这时字幕上渐渐出现了BLOOD DIAMOND——血钻,电影正式开始。

整部电影压抑而又凝重,一边是非洲大陆美丽秀丽的风景,一边是非洲内战惨无人道的血腥屠杀,无论在哪个角落都是美好与罪恶共存。反政府分子将屠杀当成享乐,他们把抓到的儿童训练成杀人不眨眼的机器,和他们一起喝酒,打牌,杀人,吸毒,原本一个快乐的童年,却变得逐渐丧失人性。非洲这片富饶而又贫穷的土地,饱受战火的摧残。有人说非洲的红土地是因为战火不断,被血染红的。非洲,一个我们一直忽视的世界,《血钻》使我第一次认识了非洲这片土地。

踏上漫长的救赎之路 电影中,渔夫索罗门和钻石走私犯阿切尔一起踏上漫漫的寻找钻石之路。阿切尔并不是想帮所罗门找到他的儿子,他只是为了借所罗门得到钻石,离开非洲。也正如电影所讲“即使是坏人也会让生活有意义,没人知道哪条路能通向天堂”,电影中每个人都暴露了人性致命的缺点。贪婪,狡诈,欺骗,冷酷,不管是白人军队,还是黑人反政府分子,或者是钻石走私犯、杀人麻木不仁的儿童、那些买钻石的人,他们的双手都沾满了非洲大陆上的血。电影中的阿切尔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他从小就生活在非洲这片土地上,一辈子都渴望离开这里,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他选择成为一名钻石走私犯,他可以在需要别人的时候好言相劝,不需要别人的时候一脚踹开,一个典型的小流氓小骗子。但是他的结局令人惋惜,电影接近末尾时阿切尔为了保护所罗门父子中弹,临终之时,他靠在石头上,望着这片自己一辈子都想离开的土地,缓慢地从口袋中拿出钻石,可能此刻他正在嘲笑自己大费周章,甚至弄丢性命,只是为了这么一颗小小的石头,他最终还是逃脱不了命运。

一段珍贵的友谊 他望着钻石,审视自己的前半生,自己生前的种种罪行浮现在眼前,想到一路上和自己相依相偎的所罗门,尽管他曾经欺骗索罗门,抛弃所罗门,但是所罗门还是原谅了他。这一次他终于做出来正确的选择,他把钻石交给了所罗门。“阿切尔先生,我还以为你要偷走他。”“我确实这么想过。”说着两人就笑了起来,此时的阿切尔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带你的孩子回家”他平静地说。我想即使是最坏最卑鄙最无耻的人,他们的内心深处仍然有那么一丝善良,值得被拯救。

他一辈子都离开不了的土地 这条寻找钻石之旅,对于阿切尔来说,就是一场漫长而又没有尽头的路,他拼命想离开非洲,但是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是呆在了这片养育他的红土地上。他的身下,是非洲的红土,静静地吸食生灵的鲜血、灵魂和依恋,万古如是。电影中频频出现一个词“TIA”,意思是This Is Africa,面对着不断涌来的雇佣兵,阿切尔缓缓的用手拿起地上的红土,他此刻才发现面前的非洲是如此美丽。这时镜头逐渐拉远,阿切尔闭上了眼睛,背后是重峦叠嶂的大山,霞光如火。这是阿切尔永远不能离开的红土地,他的根就在这里,他属于这里。

I wish You were there

电影中的爱情戏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男女主角干净到只有一次握手一次跳舞而已,连最基本的接吻都没有。但是绝对不能说不存在爱情,电影中间阿切尔告诉麦迪自己去找钻石,他要求麦迪上飞机。麦迪深情地凝望着阿切尔,经过了种种困难她早已经对这个满脸胡子拉渣,身手矫健的男人暗生情愫。她只是将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了阿切尔,轻轻说了一句“你也应该上飞机”然后就告别了阿切尔,看到这里,我就明白了电影最后一定不会有一个好结局。果不其然,最后阿切尔中枪,死之前的最后一个电话就是向麦迪告别,此时麦迪正在一个风景秀丽的欧洲小镇,电话中尽管麦迪一再问阿切尔在哪里,可他一直闭口不谈。“我眼前是一片美丽的风景,真希望你也在这里。”一个爱情开始和结束都如此平淡,却赚足了我的眼泪。

总体来说阿切尔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他自私自利,却也良知未泯,他渴望离开非洲,最后才发现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他第一次爱上了一个女人,却亲手送走了她,他认为自己可以出卖所有人来生存,最后为了所罗门父子中弹身亡。阿切尔不是一个好人,可是他值得被救赎。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对阿切尔死的这一段很有感触,也许是莱昂纳多演的太真实,我甚至深刻可以体会到在自己生命最后几分钟那种放下一切的心境。

此时我又想到了告别麦迪以后,在辽阔的大草原上,不停向前奔跑的阿切尔和所罗门,一个是父爱,一个是赎罪。

 5 ) 不是那么回事

作为一个钻石从业人员,一直没机会或者回避看这部电影.
但是这次还是看了,总体还不错.
很多人因为这个电影震撼了,我......
觉得不是那么回事.

血腥钻石是存在的,
但是其真正被禁止的原因并非由于人道主义等原因.
而是因为其触动了DTC的利益,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储备和毛坯中心,
DTC曾经控制着全球高达68%的毛坯矿产,当然最近已经下降到40%了.
于是全世界各地的印度人\以色列人和比利时人
(因为他们控制着钻石的加工)都纷纷追随着DTC成为他们旗下的看货商.
但是有一天DTC发现,这些拿毛坯的数量怎么少了呢?
于是上网查了查,哦,原来是非洲那有几个国家的矿产流失了,
不在自己手中控制了,而这些就是通过非法渠道进入市场流通的.
这可咋办啊?对,必须发明个证书,证明钻石毛坯非血腥钻石.
也就是说必须是从DTC矿里出来的.
于是经过长期交涉和交易,达到了这个目的.

我知道我是个阴谋论者,但从我的行业来看.
好象就是这么回事.

 6 ) 钻与枪 — 一个大陆的悲惨史,两个导演的世界观

根据暖手同学的教育,看完《战争之王》后一周又看了《血钻》,两个影片差不多讲的是一件事,非洲大陆出产的钻石,变成了武装分子的财源,用来买枪炮武器,最后争夺的仍然是国家政权,自然资源。

 

非洲大陆的故事

钻与枪在非洲差不多是这样一个故事,你问一个非洲小孩说

“长大了要做什么”

“要抢钻石”

“抢了钻石做什么”

“买枪”

“买了枪做什么”

“杀人抢地盘,抢更多的钻石!!!”

《战争之王》的杀人魔王父子俩映射的是利比里亚总统父子,而《血钻》说的是塞拉利昂大屠杀,他们两家是邻居。

《血钻》中女记者说的好,屠杀2万人的新闻在CNN中只会出现1分钟,排在天气预报之后。这不是台词,这是现实。新闻报道只在死亡人数创新高的时候才会有兴奋点,哦,这次大屠杀死了3万8千人,比上次足足多了200个人。

非洲,是被上帝遗忘的角落。

 

两个导演的世界观

《血钻》的导演赫赫有名,拍过《燃情岁月》《最后的武士》,对于观众的心理把握非常准确,帅哥莱昂纳多死的时候,怕有不少女观众哭得比《唐山大地震》还惨,不过让普通观众情绪波动的同情的是死掉的帅哥,羡慕的是藏了粉钻逃出生天的黑人,是异国情调战争背景下的相恋。

虽然《血钻》的战争场面极其残酷,但背后作恶的无非是中饱私囊的商人,穷凶恶极的联合军,对现实充满了这样非黑即白的描述。影片结尾让40国签署了协议,限制战争国的钻石出口,并一再告诫消费者,只要你不买钻石,血钻的悲惨事实就可能不会发生。

我只能说导演非常的天真可爱。

比起《血钻》的严肃认真紧张激烈来,《战争之王》多了些幽默,好像挺让人放松,但不妨把它视为面对人生的无奈和自嘲。

《战争之王》的结尾让尼古拉斯凯奇走出监狱大门,告诉大家世界上最大的武器出口商正是那5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这种秩序是不可改变的,所谓的战争之王,无非是一出荒诞戏里的龙套而已,如果你不上场,照样有人出演。

可以说《血钻》导演的世界是非黑即白的,是坏人逼死好人的,是可以被很多好人的力量改变的。

而《战争之王》导演的世界是混沌一片的,只有灰色没有黑白的,充满了无法改变世界的无力感。

   

两部影片的争执

当然,这两部都是五星级别的影片,《血钻》也有许多对现实的批判和谴责。比如黑人问战地女记者“你在写我们国家的故事吗?你们国家的人看到了会来帮助我们吗?”,来自美国的女接着说“不”。

但我总觉得《血钻》的力量没有《战争之王》那么大,从“逃出这个该死的地狱”这一点来看,联合军的独眼首领、钻石贩子莱昂纳多和被追杀的黑人并无两样,而最后得到圆满结局的黑人仅仅是因为他运气好拿到了粉钻,把这一点作为故事叙述的推动力,显得苍白。

而《战争之王》始终是冷冷的,旁观式的,客观的叙述。观众得到的,更多是冷静的思考。这一点从豆瓣评论就能看到,《血钻》排名靠前的评论是讲帅哥的,《战争之王》是讲故事本身的。

 

原文:有图片有被豆瓣敏感删除的数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19f9a30100lcdd.html

 7 ) 《血钻》——最帅的男人

《血钻》——最帅的男人

 
看了血钻有一段时间了。
记得当时看到丹尼(Leonardo Dicaprio)死的时候,我坐在那里,咧开嘴,闭着眼,大哭,很爽。
一直想写点什么,但一直也没写出来。模糊的印象是两个男人互相的支撑,替代,殊途同归。
 
于是,今天我要抛却对一部电影的所有标准,背景、情节、叙事、技巧、政治意义都死去,我只想讨论一下迪卡在片子里为什么这么帅。
 
一个男人帅从来不是因为他单纯地帅,一个单纯地帅的男人让人没有任何遐想。这与女人不同,一个女人是可以单纯地漂亮的,一个单纯的漂亮的女人可以让人浮想联翩:)。
所以,一个帅的男人必定是复杂的。复杂必是吸引人的,尤其对那些有自以为是的自信的女孩。这样的男人,怎能不帅?
 
一个男人特别帅的地方在于他背后有一个神奇的世界或他本身就是一个神奇的世界。
历数迪卡的片子:
杰克为我们展开的一张笼罩在艺术与自由的星光下的流浪地图。
飞行大亨为我们打开一片无所不能,自由翱翔的天空。
丹尼带我们踏上这片远离上帝的动荡的非洲大陆。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男人是某种手段,某种沟通世界的手段。女人借与男人的发生关联而与世界连结。片中有野心而又理想主义的女记者(Jennifer Connelly)不就是想在非洲这片混乱的土地上,通过丹尼了解战争背后黑暗的脉络吗?
我们好奇也向往的地方,不经由他们不能到达。
带我们超越凡常,这样的男人,怎能不帅?
 
一个帅的男人一定不是一个完美的男人或者说一定不是一个有无疑的正义感的男人。他必定生于一个他不能理解的混乱背景中,有迷惘、有怀疑、有挣扎,有孩子般的叛逆与无助。
 
片中的迪卡说:“有时,我在想,上帝会不会原谅我们对彼此所做出的一切?然后,我环顾四周,意识到,上帝离开这片土地很久了。(Sometimes,I am wandering if god will forgive us for what we've done to each other. And I look around and I realize God left this place long time ago.)”
 
他如此迷惘,如此困惑,如此挣扎,却仍没有丧失对爱的感知,放弃信仰也不放弃人间的丁点温暖情谊。这样的男人让女人有用自己的热度去抚平他内心褶皱的冲动,这种爱的成就感让女人感到存在的欢乐与意义,这真是再重要没有的了。这种男人,怎能不帅?
 
一个帅的男人,一定要有男人味。片中的迪卡,脸上不经意的伤口,坚硬的胡茬,汗水血水浸透的旧军装衬衣,鹰般的眼神,兽般的生存能力,战火纷飞中矫健的身手。他聪明。他爱钱也爱女人,有办法征服她们,却也可以为了某种意义放弃她们。他够义气,可以性命作赌,陪伴他的兄弟。他并不是不惧怕死亡,却可以在无奈的境地坦然地选择放弃生命并安然视之。他容易被爱打动,坚守自己所认为的正义哪怕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最可怕的是,世界遗失他,他却在一个女人心理留下深情。
这样的男人,怎能不帅?
 
最后,这个带着致命伤孤立无援地面对大军压境的男人在电话里对他的女人说,“我看到世间再美不过的景象,真想你也能看到。”
好吧,迪卡,你得逞了,我看到了一个世间再帅不过的男人。
 

 短评

影片并非毫无瑕疵,也确实不够深刻,但在同类题材中已是翘楚。非洲的种种深重苦难、内战和血钻的残酷来历都令人震撼,片中还借女记者之口自讽我们都在消费别人的痛苦,一语中的。剪辑和摄影都可圈可点,小李子演技好到让我第一次真正喜欢上他了。故事本身十分沉重悲怆,詹妮弗康纳利太养眼。(8.8/10)

3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本质还是老美那套人道主义的主旋律,切入点不错,男女主角也没搞那些缠绵悱恻无病呻吟的东西,剪辑很好;但男主角的情感转变未免太快了些,有些地方也煽情过重了,结果看起来还是理想主义了点,毕竟非洲战乱这种事情不是几个人就可以改变的。

7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钻石固然有着自已的美丽,但它的背后侵染着多少血色,电影《血钻》中不仅有着亲情与爱情的奠基,更揭露着非洲动荡的原罪,长达两个多小波澜壮阔的非洲史诗,当璀璨的光芒湮没了非洲这块失落大陆最后的光明,虽然人的贪欲永远无法满足,但人性的光芒亦然永痕。

9分钟前
  • 梦里诗书
  • 力荐

对于这样的现实题材电影,真的是不好评价。明明是略显文艺的剧情片,却拍的和爆米花电影一样,就像机器加工出来的,煽情部分和动作场面被安排得严丝合缝,刚煽完情就打架,打架打累了再煽情。但是电影想要表达的东西是值得关注的,钻石行业的内幕以及非洲社会的军事安全,让人触目惊心。

14分钟前
  • 银河漫游记
  • 还行

“几内亚,100万人的非洲第二大难民营,但在电视上,最多只能播1分钟新闻,在体育和气象之间。”

19分钟前
  • 白一刀
  • 推荐

又是一个Leonardo适合的角色,彪悍的小混混。“几内亚,100万人的非洲第二大难民营,但在电视上,最多只能播1分钟新闻,在体育和气象之间。”

23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基于背景值得一看;丹尼最后的选择有点突兀

25分钟前
  • 鱼丸粗面
  • 推荐

套着uncle sam一贯的假惺惺救世主外衣,其实就是纯popcorn片,看着挺娱乐的。

29分钟前
  • dormant
  • 还行

在去南非的飞机上看的。本来觉得就不买钻石了,最后居然还是忍不住买了一颗。

32分钟前
  • 似零
  • 力荐

本质上还是白人上帝拯救水深火热的黑人家庭,并公布真相与维持正义的西方世界中心与价值观,当时处于巅峰的迪卡普里奥还背负着「奥斯卡魔咒」也是让本片虚高的重要原因。

33分钟前
  • 451½°F™
  • 还行

小李一直在努力,非常非常努力,虽然冲奥之路很坎坷,但是这些历练一定不会白费。期待你的《胡佛》《了不起的盖茨比》

36分钟前
  • 罗弘霉素
  • 力荐

如果早拍10年并换个更有质感的女主,比如年轻时的梅里尔斯特里普,这部片应该能成为另一个走出非洲。除了探讨血钻主题,事实上影片也探讨了很多其他的宏大命题如战争、儿童兵、不绝对的正义与邪恶、生命的意义等。且并不显得突兀,很好的融合在剧情里。剧本有张力,Leo表演很赞。后半程配乐不错。

41分钟前
  • 🐷🐷
  • 力荐

每个国家都曾经是非洲

45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好题材,好风景,好音乐,好演员,普通片……

49分钟前
  • 17950
  • 推荐

这部片子让我记住了leo的演技。

54分钟前
  • 范小奚
  • 推荐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这样的非洲是我不曾了解的!

55分钟前
  • 六月安生
  • 力荐

电影里有一句貌似“一个年轻人花三个月的薪水为爱人买钻戒,可谁知道背后间接的为苦难带来更多利益”其实钻石常常都不代表幸福。

59分钟前
  • 鱼婆婆
  • 力荐

抵制血钻~~~BS为了小破石头的虚荣而不惜以采钻者血的代价来实现的女人们~~~要是我吗,冰糖也能当钻戒

1小时前
  • 单线程青年
  • 力荐

但愿看过这片子的人以后都不再向往钻石

1小时前
  • 布宜諾斯
  • 推荐

很久不见,莱奥纳多已由偶像派转为实力派了。与非洲有关的电影,看得多了,总觉得都是一个套路了,战争、孩子、人性、爱情,有点免疫了~~

1小时前
  • 战国客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