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污点

剧情片美国2003

主演:安东尼·霍普金斯,妮可·基德曼,温特沃斯·米勒,加里·西尼斯

导演:罗伯特·本顿

 剧照

人性污点 剧照 NO.1人性污点 剧照 NO.2人性污点 剧照 NO.3人性污点 剧照 NO.4人性污点 剧照 NO.5人性污点 剧照 NO.6人性污点 剧照 NO.13人性污点 剧照 NO.14人性污点 剧照 NO.15人性污点 剧照 NO.16人性污点 剧照 NO.17人性污点 剧照 NO.18人性污点 剧照 NO.19人性污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59

详细剧情

  希尔克(安东尼·霍普金斯 Anthony Hopkins 饰)是一名大学教授,深受同事和学生们的信赖和喜爱。希尔克有一个美丽贤惠的妻子和三个伶俐可爱的孩子,他的生活堪称人生赢家的典范。然而,在希尔克的内心里隐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虽然他对外谎称自己是犹太人,但实际上,他却是一名非裔,只不过肤色极淡几乎无法察觉。这个秘密让希尔克内心里充满了自卑。  某日,希尔克在课堂上的一个无心的用词让他的生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丢掉了工作、朋友,妻子和孩子也离开了他。在绝望之中,希尔克结识了名为福尼亚(妮可·基德曼 Nicole Kidman 饰),悲惨的童年经历让福尼亚心中充满了伤痛和自卑,但正是这样的相似令希尔克和福尼亚坠入了爱河,两人成为了彼此唯一的依靠。

 长篇影评

 1 ) 衰老是很操蛋的

霍普金斯和基德曼都挺好的。
这片子与库切的《耻》有局部相似。不过,情节过于戏剧化。如果没有那条暗线,即霍普金斯抛弃家庭虚报血统的话,而是着力叙述教授的荒淫晚年会更好。我是这么看的。
此外,霍普金斯那堆老年之肉与基德曼如此精致之肉搞在一块,我看了还是觉得有点暴殄天物。
衰老是很操蛋的。

 2 ) 行为是思想的敌人

    当你不敢面对自己的时候,这一部分就变成你的梦魇、禁锢你的地牢、压制你的十字架,你以为不去面对就能获得自由,你以为真的可以逃开,可是它已经变成你的影子,你身体流淌的血液,刻在你命盘里的污点。

 3 ) 失望

小温的身高是185, 老迈的霍普金斯站在妮可旁边却矮了半个头,导演也忒搞笑了吧。

要讲的是种族问题和家庭暴力的问题,但导演却抓不住重点,那种沉重的感觉没出来,只是让影片慢悠悠的再加点雪景企图烘托出点气氛,但效果适得其反,像挥一顿乱拳却怎么都打不着重点, 我昏昏欲睡。

妮可的表演方式在这里怎么看怎么别扭,我知道她想演出那种风尘女子的感觉,但她本身就不是这类型的,只知道一根接一根的抽烟努力挤出一点颓废感,却很做作。 你叫茱莉或者贝鲁奇来演这效果可能就出来了,但基德曼演起来就是做作

亮点就是黑人那一家子演得不错,还有那个暴力丈夫。

 4 ) 禁锢――《人性污点》

有些观念是根深蒂固的,比如白人对黑人,比如纳粹对犹太人,再比如一些大民族对小民族等等。这部影片讲述的就是关于种族歧视的问题,所谓人性污点实际泛指的,不仅仅是指教授而言的。
故事的开篇是一场车祸,然后是倒叙的手法,中间穿插了若干段的回忆,这些回忆将教授的一生讲述得如同陷入牢笼中一般,虽然从影片台词风格颇多调侃的味道,但那股子潜在的悲伤还是不经意间敲击着人们的心灵。
一个“鬼”字致使教授失去了工作,妻子也因此而丧命,这对于中国人来说的确有些黑色幽默般的滑稽可笑,但事实上却触及到了美国社会最敏感的问题,即种族问题。于是,教授背上了种族歧视的帽子,在此,出现了两个关健的词汇,一是“种族”,二是“歧视”,这两个字贯穿了整个影片,也给此片罩上了一层不可言喻的灰暗色彩。
其实那雪地中的车祸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灰色的凌晨,寂寥的林间路,然后便是车祸,一切都是那么地悲观,这是影片的真正主色调。
“种族”一直是西方国家无法避免的敏感话题,即便到了现在所谓的文明时代,虽然黑人地位已经得到了应有的提高,但这个问题依旧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于是,我们看到影片中年青时代的教授是如何极为摆脱自己的黑人身份的(顺便说一点,影片年轻时代的主人公是《越狱》的主演)。
父亲是教授第一个需要摆脱的人,当他想成为一个拳击手的时候却遭到了父亲的极力反对,因为在父亲看来,他必须成为一个高材生,而拳击这个运动在当时的美国来说还恰恰主要来自于黑人。坦白地讲,其实父亲的真正企盼是让儿子用高学历来掩盖由于黑人身份带来的不利因素,可以说父亲是诱导教授摆脱黑人身份的主因,所以当我们看到父亲死后而我们的主人公并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当拳击手,在他迷茫中却参了军,然后正如父亲所愿的那样成为了一个高学历的人――教授。这个经过符合了父亲的要求,只是迂回了一步而已。
如果说父亲是主人公摆脱黑人身份的内在诱因,那么爱情则是直接的导火索。对于教授来说,黑人的身份本来并没有那么大的冲击,但当他的爱情由于这个身份而无疾而终的时候,他才真正理解的黑人是被人瞧不起的,于是,当他再找到一个女朋友的时候,他避免了自己的家庭,以黑人为耻,开始了自己所谓的犹太白人的生活。
教授给自己带上了一个枷锁,使自己生活在一种不知自己是谁的日子里,即便是妻子,他也一直隐瞒着自己的身份。但当那个“鬼”字事件出现的时候,此时已经是新的世纪了,他完全可以用表明自己的身份而解脱那种困境,但事实上他并没有这么做。这个时候,我们便不能再单纯的考虑主人公本身的那种仇黑心理,更主要的是,他成为一个白人的惯性与他表明身份后将会受到的待遇。这是一个潜在的命题,即黑人真正不受歧视的时代并没有到来,他必须还要继续那个谎言,为了自己的尊贵,为了自己的假身份,更为了逃避社会的现实。
对于一个背叛自己种族的人来说,这是一种可耻的行为,但事实上教授却不得不如此。因为歧视永远没有结束。于是我们看到了有关“歧视”的问题。
白人如果变成了黑人,那么歧视是肯定存在的,但如果是一个悲惨的女性,甚至粗俗犯过错的女性,她所受到的歧视也是根深蒂固的。尼可扮演的清理工就这样出场了。她性感,但她却低俗,她美丽,但她却无意中使自己的孩子丧生。
这是一个悲哀的女性,从小的时候开始,她便受到了来自于家庭的性虐,于是她出走,然后是以浪荡生存着,婚后失子,再离婚,孑然一身。在这种情况下,她与教授走到了一起,一个是内心被歧视所煎熬,一个是永远生活在歧视中,两个人的爱情可以说是建立在一种相同的命运上。
于是,教授开始从这个女性身上得到一个对歧视反抗的机会,爱情变得火热,但这爱情却是苦涩的,因为爱情建立在一种反抗上,或许它只成为了教授的一种心理安慰,也许它仅仅是一种尝试,其实,这是一个错位的爱情。
影片在讲述教授与清理工的人生时一直采用的是一种对比方式,首先两个人的身份是一种差异,其次在外人眼中,两个人的过去一个是隐瞒的,一个是路人皆知的,再者,两个人的追求其实也是不一样的,清理工虽然不自信,但她追求的是一种平等的尊重,是一种很正常的生活,但教授则不同,他追求的恰恰是一种反叛,是一种超常规的举止。而他们之所以能够走到一起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悲伤的心理。
当事实摆在面前的时候,两个人也就走到了绝望的尽头,化解这种绝望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死去,离开这个尘世,于是影片回到了开篇,那场车祸。
其实,影片中这种悲伤的情调几乎弥漫在每一个人的身上,作家因为某种原因避开尘世,这是一种逃避,清理工的前夫失子之痛用寒冰垂钓来聊以自慰,甚至是那些过场的角色,教授的前女友,母亲还有妹妹,每一个人都是悲伤的。也许悲伤本身就是人性的弱点,但是不是污点呢?
影片讲述的是关于种族的问题,但通过两个极端的人物却表明了一种人性的弱点,即禁锢着自己心灵的某些东西,然后用各种方式来逃避,或死去,或离开。

2006-12-25于通州
韩兮

 5 ) 人性污点

“在冰上面钻出一个洞,冰层下面的湖水很黑,稍微有点光线,鱼就会游过来。”
这又是一部在影片开头就告诉我们结尾的故事,但我们没有猜到过程。这部影片用这种手法来拍摄,恰好和故事符合了。我们也是在看的过程中,通过主人公的回忆,才构建起这个悲伤的故事,才能明白人性的污点一旦染上就永远无法洗掉。
一个黑人,因为受不了那个年代 的种族歧视,也因为自身皮肤很白,所以谎称自己是白人。背叛了自己的父母,背叛了自己的种族,却因“种族歧视”被学校开除,最终难逃厄运。 就像冰层下面的鱼,长期在黑暗中度过,但他们也渴望光明,可是一旦它们游到那里,就会发现其实那只是钓鱼人的陷阱,光明其实也是死亡。
本电影在很大程度上映射整个社会,只是用了一个听起来都很荒谬的事情。
安东尼霍普金斯和妮可基德曼的搭配真的很有意思。电影真是冲着老爷子去看的,看完之后去看影评,看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是人性的污点?”。确实,这部电影完整看下来,还是有些晦涩,但值得咀嚼,我们也只能跟着故事的回忆试图理解这个背叛自己种族的黑人。(因为我们不是汉尼拔,不能一眼洞穿另一个人的心灵和他的过去。)

 6 ) 电影《人性的污点》观后感:你的人生痛苦发射器是什么?

进入职场十年了,想起大学时代的自己,是那么懵懂无知,对如何经营人际关系完全没有概念,对人这种生物一无所知,只是沉迷在个人的主观世界里,凭借简单的观念和原则为人处世。

在这个充满矛盾的生活阶段,选择这部关于人性的作品来欣赏,多少有一种寻求解决问题的心理,我想在真实生活之外,寻找关于人性的答案。

回顾这些年来,我大概就是从一个做事的人,变成一个洞察人的成长历程。这是不可逆的,甚至不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的——似乎必然如此,你要做成更多的事情,就必须处理好不同维度的人际关系,上下级关系,横向关系,内外部关系……

人这个极其复杂的高级动物,近五年来,有意无意间已经变成了我的学习对象,我离那个对人一无所知的女学生,越来越远。

尽管如此,当我看到这部电影,依然有很多困惑。电影结束后,一个个碎片化的画面, 零碎的台词不断闪现在我的脑海。我渴望在这似懂非懂的信息中,构建起我对故事和人性的理解。

我在豆瓣上看过多篇评论,某些思路开拓了我的思维,但至今没有看到一篇比较满意的解读。于是,我又重新看了一遍影片,想要准确地阐述导演向观众传递的核心信息,也许我的解读并不一定准确,但我分明在故事中找到了与我的知识体系某些重要的内容之间的联系——能量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经历会如何塑造一个人?信念如何影响人的命运?为什么说人要么成为命运的主人,要么沦为奴隶……似乎杂乱无章,又有迹可循。

下面,我将从2个最基本的问题来阐述我对这个故事的理解——背后不易发现却极为重要的人性信息。

一,什么是人性的污点?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影片的一个片段寻找答案。

当男主人公科尔曼和佛尼亚谈恋爱的事情被传开,科尔曼的律师来找他商量应对办法,当着科尔曼的面,律师滔滔不绝地说佛尼亚的老公——那个患有精神病的越南老兵有多么危险,这个女人有多少潜在的风险和威胁的时候,科尔曼被激怒了,他说“对你从未正视的人性问题,也可以如此地蔑视。”

他所说的人性问题是什么呢?我们不得不回到佛尼亚的故事,在她34年的人生中经历了普通人难以想象的残酷:父母离婚,童年时被继父侵犯, 14岁差点被强奸,婚后被老公家暴,两个小孩因为意外窒息身亡……

不记得谁说过,父母离婚,受到伤害最大的人是孩子,因为他们总会把原因归结为自己。父母的关系破裂会给孩子带来情感的裂痕,他们感觉自己不再完整。

佛尼亚已经十分不幸,然而父母离婚,只不过像一个不幸人生的按钮,接下来发生的伤痛事件一件又一件,让她彻底沦陷在不幸命运的车轮底下,永无翻身之日。

所谓的人性问题,在我看来,就是当伤害发生,变成生命的一部分,人们该怎样从负能量状态中走出来,重见天日?还是只能无意识地继续带着伤痛,在幽黑的冰面底下挣扎度日,任由伤痛变成污点?

学识丰富,身处精英阶层的大学院长科尔曼又是如何读懂佛尼亚的呢?

我相信,一个人若不是亲身经历过类似的伤痛,无法做到感同身受。就拿生孩子这件事来说,丈夫和妻子的关系无论多亲密,也无法像隔壁床刚生完孩子的女人一样体会妻子经历那份疼痛。

对科尔曼来说,他的一生都带着一份几乎无人知晓的隐隐作痛过活——隐藏自己的黑人身份,假装成一个犹太人。因为这个选择,他和原生家庭断绝关系,隐瞒妻子共同生活数十年,直到有一天,因为说出“幽灵”(另一层意思是黑鬼)这个词,他被非裔学生控诉。这个被深深埋藏在心底的伤痛,以如此戏剧化的形式被揭发,似乎是命运故意的安排——科尔曼要为他对全世界撒谎这件事付出代价,建立在谎言之上的人生注定不能让他安享晚年。

科尔曼的妻子爱丽丝因为丈夫遭到不公待遇突发心脏病,没多久便离开人世。影片中,科尔曼认为,是人们对他愚蠢的指控害死了爱丽丝,在我看来,这正是他要为自己的虚假人生付出的代价之一,害死妻子的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他竟然浑然不觉!

谎言只是科尔曼的一种防御工具,他和许多非洲裔人一样承受着那个时代带来的伤痛——父亲的突然离世,让他确信:一旦你是黑人,不管多么有学识,只能在餐车工作。年轻时的拳击教练在有意无意中怂恿了他犯错的决心。他告诉科尔曼,他成绩优秀,还有自己的推荐,不要告诉别人自己是黑人,就说自己是“蚕丝色”。

表面上看,是科尔曼主动选择了放弃黑人身份,实际上,是他从此放弃了面对真实的自我。一个无法面对自我的人,只能在世间艰苦前行——不管是佛尼亚这样倒霉落魄,还是科尔曼那样看似成功的人生,实质上是一样的不幸。这正是他们够走进彼此内心世界的根本原因,他们原本就是一样的,一直在漫漫人生中恐惧、徘徊、踌躇,直至遇见彼此,心心相惜。

影片中,科尔曼的好朋友,作家,朱克曼作为旁观者见证了这个不幸故事的发生,并撰写成书。人性的污点这个主题,在这个人物身上的体现,恰恰和主人公形成鲜明的对比。他是一个曾经红极一时的作家,两度离婚,五年前被诊断患上前列腺癌,治疗康复后一个人隐居起来。

人生在世,难免遭遇伤痛,有的人选择沉溺其中,肆意沉沦;有的人从中反思,学习,成长,朱克曼就属于后者。他说,躲起来的日子,发觉原来自己知道的一切都是错的。遭遇伤痛之后,他选择臣服,放下,不再执着于过去追求的东西,这就是一种转变——把命运中的污点变成成长的印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朱克曼的这个次要角色是如此重要,有了他和两位主人公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污点之所以成为不幸人生的发射器,根本不在于是否遭遇伤痛,种族歧视,家庭伤害,死亡威胁,三者之间“难分伯仲”,正如影响所说“悲伤是无法衡量的”,而在于,一个人到底选择怎样的心态和行为方式来面对伤痛。

科尔曼选择拒绝,选择用谎言来掩盖真实的身份;福尼亚选择沉沦,选择不断和男性交欢来寻找童年失去的父爱,填补内心的空虚;科尔曼选择放下,选择独居来反思过去的人生,等待时机重启新生活。

二,人生痛苦的发射器是如何运作的?

无论是主动拒绝承认真实的身份,还是无意识地沉沦在缺爱的情感旋涡中,科尔曼和佛尼亚两人都在做同样一件事:逃避面对生命真实的样子。

这种逃避在生命的千千万万个时刻中,是怎样真实地发生的?是一种负能量的状态中,是一念之转,随后一切就改变了,痛苦发射器持续不断地把他们带向悲剧的深渊,直至死亡。

先说说科尔曼吧,他下定决心要做白人,是在爸爸突然离世的悲伤情绪中,夹杂着深深的恐惧——对自己身为黑人的担忧。他对母亲说:“我从未了解过他(父亲)”,母亲说:“我想他不让你知道,他觉得告诉你没有意义。”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个受到歧视的群体,这个家庭的人从未敞开心扉交谈——父母也在逃避这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按照他们的要求去考大学,去生活。

实际上,这不正是我们很多人的家庭吗?似乎每个家庭,都有一些被隐藏起来的重大话题,关于健康、金钱、身份,无数的悲剧案例告诉我们,逃避事实,掩盖真相不会让人获得力量,孩子在大环境的各种影响中,很容易因为父母缺失的确定性而迷失自己,年轻的科尔曼,在失去至亲的悲痛和对身份的巨大恐惧感中,毅然决然走向谎言人生。

佛尼亚遭受痛苦的年纪更小,那弱小的心灵和身体根本没有力量去对抗家庭的伤害。童年离开父亲,没有父爱的滋养,母亲的不信任,继父的凌辱,丈夫的暴击……她的生命就像冰面之下的河水,又黑又冷。而这个世界,从于父母关系破裂的那一刻开始成形。

从丈夫的口中,从佛尼亚的言语中,我们不难知道,佛尼亚经常和男人交欢,也许这正是她寻找爱的一种方式,只是她永远不会知道,小时候缺失的那一份父爱,通过这种方式是找不到回来得,只会遭受满身伤害。

当她失去两个小孩,想要找到失去联系二十多年的母亲的时候,她大概想从母亲那里得到一些安慰吧,只是没想到,电话那头泼来的是刺骨的凉水,母亲说:我不记得这个名字的人。

原来,母亲也在逃避自己的人生,一个女人连自己的亲生女儿都不愿意面对,内心该有多么贫乏啊。这一刻,人性的污点这个主题, 再一次得到了升华。逃避人生曾经经历的伤痛,原来并非只有科尔曼和佛尼亚。很多人都在做这件事情,只不过人生遭遇各有不同罢了。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人生。过往32年的生命中,是什么把我带到了今时今日。年至中年,身处大城市,有房有车有孩子,工作虽然比较辛苦,却也从中获得了成就感,一切看起来似乎都还可以,只是,感情生活一直是一道迷。

在没有家人介入的时候,我和爱人的关系就像同事,我们一起制定目标,一起合作完成,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更多谈论的是工作,后来是孩子。一旦有他家里的人介入我的生活,我就变得心神不宁,我仿佛能隐约接收到我的人生痛苦发射器,在向我的传送信息。

不管我对家里的人事物有多么反感,我非常清楚的是,这一切与他人无关,全是我的自己的课题,只是我不知道那个发射器是什么。

是遗弃吗?我出生的时候,爸爸因为要复习备考,甚至不愿意陪妈妈去生产,最后是奶奶陪妈妈到了产房。妈妈生我的时候,撕裂非常严重,因为羊水已经几乎流光了,我的生命岌岌可危,就这样,我来到了这个世界。

是冷漠吗?记得妈妈说过,有一次,她和奶奶把我带到农田里干活,我差点被牛踩死,奶奶见了也无动于衷,最后是妈妈救了我。我的父亲是家里的长子,因为我是个女孩,爷爷奶奶一直不喜欢我。后来妈妈带我去了外公外婆家生活,一岁多以后才回到自己的家。

还是命中注定的孤立无援?两年前,妈妈告诉我,在我之前,她曾经怀过一个孩子,没有顺利生产,后来才有了我。也许,在我的身上,一直延续着那个未能来到世界的孩子的悲怨吗?我不知道这个痛苦发射器到底是什么,有时候我能看到一个奄奄一息的小孩,散发着愤怒的蓝光,不愿让人靠近。

最近看《十三邀》,许知远采访郝蕾,有一段话深深地触动了我。郝蕾说:“透过很多事情,不是看到人家有多苦恼,就看开了自己,而是真的假想世界是一面镜子,实际上所有的一切都是反观的,或者你投射的,或者折射你的”。我在想啊,我对爱人家人的排斥,也许是他们勾起了我内心的伤痛吧,那份隐隐作痛又无法言语的痛苦,让我想逃离那个家,所有我内心的指责不过是用来掩盖我内心伤痛的借口——借助这些噪音,我可以不去追究到底痛苦的发射器到底是什么。

此时此刻,我独自一人坐在诺大的办公室,空无一人,外面漆黑无光,我想做一个决定,像我过去很多次那样:不管这个伤痛来自哪里,我都决定全然地爱护自己,放下对别人的期待,停止对外界的指责,全力照顾好我的身体、心灵和思想,和我自己好好相处。

晚安,漆黑的世界。

幽灵 写于2021.5.30

 7 ) 人性的污点不过就是表象

极特别的种族题材,人性的污点不过就是表象,故事最终想揭示的是政治正确的种族观的伪善性。

迈克尔杰克逊整容整到面瘫也改不了人种,谁又能想到古典文学教授科曼却天生拥有选择的权力,他祖上八辈都是黑人,且是非洲黑,可偏偏到他就基因突变了,生就浅肤色,谁见了都说他是犹太人。

他的初恋是个悲剧,白人女友跟他回家见父母时,如同网恋见面看到恐龙,撒丫逃了。到了第二任女友,他便下定决心,谎称父母双亡,并且不敢生孩子。这一骗就是一生,直到妻子死去都不知真相。

此后他依靠伟哥的药力与小他几十岁的白种女人相爱,随着深入了解,那女人不堪的人生经历浮出水面,但科曼仍爱着她,并终于道出自己的人生污点来抚慰她。

科曼维系一生的谎言随着他的意外去世而被他的作家朋友发现,震惊于科曼即使面对种族歧视的指控都不愿讲出真相来为自己辩护,却在一段黄昏恋中终于诚实了一次,做回自己。

完美的人生与完美的人性一样不存在,两具残缺体能够粘合,起初靠的是伪装,久而久之便只能交换污点,让彼此心安理得。故事虽然涉及人性的探讨,但事实上已经被种族的天花板遮盖了光芒,止于种族选择的前提,并不具有普遍性。这是独特之处,同时也是遗憾。

总之还是不错的。

 短评

掩盖自己种族的真相,活在无穷无尽的谎言之中,苦不堪言。故事涉及的题材太多,种族地位、忘年恋、懦弱与谎言。屡屡提到事件发生所处克林顿丑闻时代背景,并没给剧情带来好的映射,反倒显着内容凌乱。“她不是我的初恋,也不是我的最爱,但她肯定是我最后一个恋人。”

7分钟前
  • 紫松
  • 推荐

一生建立在谎言之上。关于大学,听从父亲还是忠于自己?恋爱和入伍时候展现的种族身份认同感何处安放?因“游魂”一词而被学生投诉歧视。妻子突然离世。爱上一个不该爱的女人,然后一起车祸中丧生。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有个作家可以记录和揭示这身前身后事。PS:妮可妈竟然养了一只乌鸦。

12分钟前
  • NortonHill
  • 推荐

人都有缺点,有些人懦弱的躲避,有些人勇敢的面对。种族歧视成为社会常态的年代,白人想当然的歧视,习惯了受辱成了黑人致命的缺点,可否定自己的种族,只能承受自己内心肮脏的折磨。一部讽刺的电影,貌似教授说的一个单词是引起飓风的蝴蝶,其实真正的蝴蝶是他的思想,迟早会引起飓风!

14分钟前
  • kerrysun
  • 推荐

三星半。。这是我看过关于种族歧视最特殊的一个故事。导演罗伯特本顿拍摄的时候已经年逾七十,所以你可以从电影中感受到一股沉稳的风格和沉淀的下来的气质。当然与之相对应的,影片虽然有老戏骨和新生代明星,甚至还有妮可基德曼,但就算作为文艺片,其观赏程度依旧不如预期。。

18分钟前
  • bay135
  • 推荐

“与其说人性充满了各种光辉与黑暗,不如说它时刻保持着自身的不确定性。”稍微有一点晦涩难懂的剧情片,故事其实信息量很大,导演刻意得用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折磨观众,很有《神秘河》的味道。几个老戏骨加上风情的妮可表演更不必说。

20分钟前
  • 老泰瑞
  • 推荐

逃避自己的出身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浮泛无根 人是一定会倒在自己始终逃避无法面对的事情上 任何侥幸都不可避免 抛开当时的社会背景 这个问题会一直存在 不管在哪里 结尾的联合谋杀稍有点不清不楚 地域 歧视 舆论 虚荣 自卑

21分钟前
  • 2007
  • 还行

由于一个含义存疑的单词Spooky而被扣上种族主义的帽子,丢掉了大学任教的工作,但皮肤近白的他却不能或更准确地说是不肯以自己的黑人身份去抗辩,因为这正是他穷其一生不惜代价也要隐瞒的天大秘密!……史上最难归为天理昭昭的诗意正义。选角霍普金斯与基德曼受到诟病,加之俩人在戏中也确实不来电。

26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上帝在人类的灵魂里种下了一个跳虱。它噬咬着人类的神经,嘲弄着终其一生也无法从毛孔里将它剔除的宿主们——它的名字叫“懦弱”。卡司很强大,除了影帝影后还有Ed Harris和GarySinise。尤其值得惊呼的是米帅的表演,他的爸爸也是黑人,因此此片对他来说,或者更有深意。

28分钟前
  • annie妖
  • 力荐

豆瓣評分比較偏低, 爲什麽, 歧視人家符合奧斯卡的口味嗎? 當然早聽說霍普金斯和妮可在片中的不論戀和影片的種族歧視, 都是尖銳的問題, 但片子敘事卻絲毫不尖銳, 甚至可以說壓抑的讓人不忍看下去. 看著主角的時候, 叩問自己的心, 每個人都有一個秘密, 一開始只是座小土丘, 最後變成壓在背上的城堡.

29分钟前
  • 阿Q
  • 力荐

制作很精良,比想象中的好多了,不过英国口音、越长越乱套的男主角和充满女神风范的女主角还是让人觉得有点搞

33分钟前
  • 庄常飞
  • 推荐

也是完全没有料到,年轻的男主角竟然是米勒演的,那时的他已经演过《越狱》了吗?一个人掩藏一生的谎言,初衷只是为了获得他想要的认同,不被别人歧视,但在得到的同时也失去了更多。没读过原著,估计应该比电影更深刻吧,目前是几位明星的飚戏占了上风。其实身边的现实中又何尝没有这样的情形,比如为了融入城市,背弃自己曾经的乡村经历甚至亲属关系,结果呢?当然像影片中那么极端的结局还是少的。人总是能够很快就适应并忘却的,因为,良心现在越来越价廉了。

38分钟前
  • 芃诚
  • 推荐

这电影是许多年前看的了,当时的印象是演安东尼年轻时的那演员很帅,其实他就是后来凭越狱而爆红的Wentworth Miller演的。

41分钟前
  • 果酱☮
  • 推荐

人性 污点 怎么这么像骂人呢……

43分钟前
  • wangzhy
  • 还行

两个大腕,有内涵的剧情,但是,整个故事的节奏太慢了,我没法投入。空镜头,长镜头,我都不喜欢。其实本来可以把这部片子拍得更商业的,但是为了表现所谓的艺术,闷死我了。Nicole kidman,真的不要再演这种角色了,虽然卸下了她的美丽,但是,像个傻大个一样的不和谐。

48分钟前
  • 大陆小姐
  • 较差

谁都有秘密。“‘我脏 为了在这个充满了龌龊的世界 更好的活着 我不能流泪 也没有泪水可流 远方的你 是否还能替我哭泣’2月24号的午夜,贝利亚说了上面的话。”话说最后男好友跟女前夫的那段对话偶感到莫名其妙,总觉得有啥玄机,到底毛意思,谁给解释下哇!

51分钟前
  • 黑糖
  • 还行

每次老牛吃嫩草的时候我都觉得的确是污点

56分钟前
  • RITA
  • 还行

揭示人性的故事片,真相的交代让人有点惊诧。教授被矫枉过正的校方屈为歧视黑人,当然过往其个人言行也有点鄙视黑人,孰料44年他就与家庭割裂恩义……米帅饰演年轻的鹤健士,惊鸿一瞥的英俊。为了虚名背弃种族和至亲,让爱他的父母兄妹都同受巨创,够冷狠。父亲给儿女撑起体面生活实则躲去端盘,唏嘘。

1小时前
  • 小重山
  • 推荐

我更喜欢原著 虽然在某種意义上类似于哲学论文 但是人物置于道德和政治的横向语境 讓我更以瞥見美國當代文化背景 而且將人物命運探索指向更深的境地. 電影太多的關係和影響輕描淡寫了.驚喜於nicole的"突破性"表演 和miller青澀的樣子.

1小时前
  • S. Älskling
  • 还行

题目大,但对于将整个人生建立在谎言上的人,又恰如其分。虽然情节的发展不时有猛料爆出,但还是不紧不慢。回忆与现实的剪辑有点支离破碎,尤其是最后才解释黑人这个事实,也许本意是堆砌出一个噱头,但实际上对这个最主要的矛盾交待却不够。我更加关心中间这么多年还有什么内心挣扎。妮可少有地性感。

1小时前
  • dreamer
  • 还行

因为一个谎言而又有了更多的谎言去圆它,以至于自己成为了悲剧。

1小时前
  • 七十三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