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七号

剧情片中国台湾2008

主演:范逸臣,田中千绘,中孝介,林宗仁,马念先,民雄,安乙荞,林晓培,马如龙,梁文音,应蔚民,张心妍,李佩甄,沛小岚,丹耐夫正若,郭逸轩,李浤嘉,黄西田,张魁,赵舜,郑志伟,魏隽展,杨淳翔,杨淳言,杨淳至,吴朋奉,祝福,张琼雯,陈慕义,常陆师父,姚思微,黄兴全,卢怡榕,连馨,刘雨柔,林宜均,杨欣佩,王婷仪,谭淑婷,陈妍汝,叶雅馨,朱丁顺,林聪辉,曾吾吉,林宏道,陈源平,许胜雄,詹佑颋,王荣良,陈顗亘,魏庭芳,李瑞珠,许仁豪,姚怡安,何季珊,林明远,曾柏允,陈致臻,吴秋莲,何冠谊,高坤成,北村丰晴,关根直树,高嶋

导演:魏德圣

 剧照

海角七号 剧照 NO.1海角七号 剧照 NO.2海角七号 剧照 NO.3海角七号 剧照 NO.4海角七号 剧照 NO.5海角七号 剧照 NO.6海角七号 剧照 NO.13海角七号 剧照 NO.14海角七号 剧照 NO.15海角七号 剧照 NO.16海角七号 剧照 NO.17海角七号 剧照 NO.18海角七号 剧照 NO.19海角七号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58

详细剧情

依傍大海的美丽小镇恒春上,音乐梦想在台北遭受打击的年轻人阿嘉(范逸臣)冷眼旁观着一切。虽在民代主席后父的帮忙下成了代班邮差,信件和邮包却被他乱堆在房间,而对一个寄自日本的无法送至的邮包,他也没按老邮差茂伯(林宗仁)的吩咐将之退回,而是私自拆阅查看:里面除一张泛黄的少女照片,是几封写于60年前的信件。其时日本在二战中战败,在台日籍教师(中孝介)随日军撤退时遗弃了相约私奔的女友,归日途中,他将爱意和悔意化为文字,但信件直到去世才被其女儿代为寄出。   在台湾留学、工作的日本女孩友子(田中千绘)有心成为模特,却被认为形象过时只能做负责日本超级“疗伤歌手”中孝介(中孝介)在恒春的演出事宜的公关。按惯例,中孝介演出之前会有乐团暖场,友子原本联络了日本某乐团,但民代坚持用本地乐团,友子无奈与包括阿嘉在内的几个年龄、工作、个性都有较大差异的当地音乐爱好者——因意外事件...

 长篇影评

 1 ) 去国——海角七号

发现很多帖子在“反面升华”这个电影,那我就来正面升华一下。

在看《海角七号》之前,认为这不过是一部爱情偶像剧,对已近而立之年的我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吸引力。在看过之后,才轻轻赞叹一声:“好片子”。窃以为,在今年看过的华语电影中,这部可在三甲之列。
上网翻翻《海角七号》的评论,发现诟病的人不少,很多都集中在男女主角“仓促”的爱情上。的确,对于一部有两个小时容量,而且被冠以“爱情文艺片”的电影来说,必须有足够的时间来铺垫主角之间的际遇,像《海角七号》这样,前一个半小时全无投映,最后半小时喷薄而出,任何一个观众都有权力感到诧异。如果用这样一个爱情故事来构筑整部剧,可以算是偶像剧业界的灾难了。
所以,一定有另外的什么东西在默默支撑着《海角七号》,让电影的骨肉变得丰满起来……

阿嘉,离开台北的时候,砸碎了吉他,站在街头咒骂着自己生活的城市。
友子一心成为模特,并对自己充满信心,可是现在只能当一个处理各种杂事的公关。
脾气暴躁的交警老马,其实是早年台湾特警小组成员,而且因为工作的缘故,深爱的妻子抛弃了他。
弹一手好琴的茂伯,被年轻的时髦男女,甚至年纪相仿的同乡视为老顽固,却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尊严。
暗恋老板娘的水蛙,哪怕被人识破的时候,依然抛出青蛙交配的奇谈怪论。
小女生大大,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孤僻,不愿意与人交流,但其实心中充满了慈爱。
马拉桑,勤勉努力的好市民,对工作的态度一级棒。只有在弹贝司的时候,才暴露出他或许有段截然不同的人生。
还有老马的父亲,时时为自己冲动的儿子打圆场;外表“冷酷”,内心火热的代表,虽然有那么多性格缺陷,却为小镇的繁荣不辞辛劳;甚至还有恒春这个小镇,无时无刻不试图在传统与现代冲撞的夹缝中安身。

如果要为这一切找个形容词,我想起了四个字:“去国怀乡”。代表和茂伯,是本土传统的象征,他们曾经无比熟悉的故乡,现在全变了样子。是坚持着过往的生活,还是努力改变,跟上时代,这其中无法做出二选一的抉择。水蛙选择了一种最无望,也最无法被乡土社会所容的爱情,他的内心必定无法平静。大大和她的妈妈,离开了自己的父亲和爱人,回到故土,却发现已经物是人非,连至亲的祖母也不敢去相认。交警和阿嘉,都选择了离开台北,可是他们的心,依然没有回到恒春。对这些小人物而言,海滩演唱会之前,他们所有的梦想都破灭了,他们的国,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相信这些不是我一厢情愿的看法,否则电影不会用那么多篇幅描写代表对恒春现状的担心,描写阿嘉的无所事事和友子的郁郁,描写老马醉酒后的失态,描写大大妈妈的愁容。对于一部爱情偶像剧来说,这些“闲笔”的戏份太重了,以至于根本无法将他们从剧本中剔除,也正是这些占据了本来应该属于男女主角的空间,让他们的感情在大部分时间里不被人重视。所以对《海角七号》这部电影而言,最重要的根本不是男女主角的爱情,而是片中所有人仿佛浮萍一般无所依靠的心境。这是不是导演在有意暗示台湾的处境,我无法猜测,但是我却清楚地看到了导演给出了如何解决的答案。还记得那些已经迟到六十年的信件么?描绘着一个日本教师对恋人的思念。哪怕世事变迁,他必须撤回本土,可他深深眷恋的“故国”,却不是日本,而是台湾,因为这里曾经有他的生活,他的爱人,这些像锚一样,将他的思绪牢牢固定在恒春,台湾小镇到日本的距离,不过是一根锚链的长度。那位日本教师,因为自己的懦弱,无法和爱人厮守在一起,永远游离在了他生命的核心之外,终此一生只能远远地望乡。这世界上最悲伤的故事,不外如是吧。所以阿嘉最后毅然对友子说:“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你当然可以“高屋建瓴”地解读为东亚政治密码,但是在我看来,这不过是因为阿嘉把自己的锚交给了友子。选择离开台北而终日沉浸在“去国”之思中的阿嘉,这一刻重新找到可以依靠的肩部,触手可及的梦想,并鼓起一切勇气去追寻,去拥有。于是海滩演唱会上,茂伯重新操起了月琴,大大展开笑容,老马说:“守护你忠贞不移的爱情”,这一刻他们都找到了自己久违的国度。

60年过去,星移斗转,海角七号已经杳无痕迹,但是人依旧静静地等待着。
爱在哪里,根在哪里,梦想在哪里,国便在哪里。离乡的游子,只要顺着这根锚链,永远都不会迷失回家的路。


 2 ) 文青&摇滚范儿&萝莉&小三&制服诱惑&女优的抗日摇滚趴

  豆瓣上什么评论能火?首当其冲是文青相关,亘古不变的话题,要是文艺女青年,那么+1;其次是言辞奔放,个人比较欣赏的是胡子和丁小云,话糙理不糙,句句切中G点;再次是黄色话题,赤果果的讲男女,自从有了豆瓣,我再也不上黄网了;然后是愤青,永远不缺乏市场,恶心组可见一斑。这么看来融合了这几大元素的《海角七号》在豆瓣想不火也不行,所以我预感弄了这么个标题党,这篇评论也能火。

  文青:阿嘉,典型的文青。暴躁而又抑郁,恃才傲物而又自暴自弃。家庭环境也是典型的文青的温床,父母离异,穷爸爸没交代,富爸爸有权有势。是不是每个文青都要走两个极端?要么就是理想主义如王彩玲,郁郁一生。要么就是悲观厌世却又人品巨好如阿嘉,不务正业,天天宅着偷拆别人信看,2年憋出一首歌来,还有女优送上门来睡,不睡还不行,睡门口水泥路等着。真是礼轻情意重,千里送B草啊。末了居然还跟中孝介同台表演,后话不用交代观众也知道肯定咸鱼大翻身,新人新井新钻头,越钻越深越出油。

  摇滚范儿:茂伯,这老爷子太可爱了。目中无人的那么可爱,与年轻人打成一片的那么可爱,坚持自我的那么可爱。和阿嘉的忘年交肯定借鉴过何勇,1994年12月17日,红磡体育场的舞台上,父子同台,当着近万名沸腾的香港乐迷,何勇说:“三弦演奏,何玉生,我的父亲。”老爷子简直是国宝级的摇滚范儿。摇滚乐队一定要有这种气质的人作为精神领袖,哪怕是在台上摇摇手铃。1994年,The Eagles 的传世经典《Hotel California》现场,那段长达两分半史称最经典的华彩之后,Don Henley 献声,而手里只拿了两个沙锤。……摇滚范儿是到底是什么范儿?以前跟曼曼争论过,她说摇滚不一定非要吸毒,滥交,不一定非要举起拳头颠覆这个世界的。我说,玩摇滚吸毒,滥交是为了保持精神的高度亢奋状态,不是要颠覆谁,但是一定要振聋发聩,摇滚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是愤怒的。中国摇滚为什么从“魔岩三杰”之后就死得这么彻底?听听尚有一丝生气的夜叉乐队的《中国摇滚》就知道了:你说摇滚是艺术,我说摇滚是武器/你说摇滚会害人民,我说摇滚会救苍生/你说摇滚是资本主义的阴谋,我说摇滚是社会主义的帮手/你说摇滚是政治家的眼中钉,我说摇滚是这国家最尴尬的丑星/再来五十年也不会有改变/人们不需要摇滚乐,因为他们很快乐/再来五十年,也不会有改变/人们不需要摇滚乐,因为他们很自由 /你很快乐是吗? 你很自由是吗?

  萝莉:生理不成熟,心理成熟的萝莉实在是太有诱惑性了,比如大大。可以跟小正太排排坐看夕阳,也可以轻吻额头抚慰酒醉的蜀黍,这次第,怎一个推字了得?

  小三:女小三多了,男小三不多见。男人的独占欲和嫉妒心是最强的。水蛭念叨的那段青蛙交配理论,与其是说给自己当小三找借口,不如说是掩饰自己的懦弱。老板娘万种风情,也算是对水蛭的默许。水蛭的命运明显暗合那个日本老师,也不算悲剧吧。其实“长得像昆虫”的水蛭蛮有杀伤力的,按照经验来看,如果霸王硬上弓的话,效果反倒不好,女人主动投怀送抱是什么心态?你日了我一次,然后悔不该当初,又痛哭流涕又下跪发誓负责一辈子的,你真TM禽兽,以后连笑脸我都不给你;你搂着我睡了一夜,居然没日我,那你真TM禽兽不如,不过以后我们就没什么心理隔阂了,都是动物了。

  制服诱惑:警察叔叔算是个理想化的形象吧,专一,有责任感,有血性。一直没露面的鲁凯公主想必是驯夫有道。都说男人是下半身思考的动物,女人斗争了这么多年,总结出来对策就是:要抓住男人的心,首先要抓住男人的胃。控制住上半身,放任你下半身,总有回归那一天。

  女优:友子真是继承了倭国的优良传统,尤其是酒醉阿嘉床上那一颦一笑,颔首皱眉。真让人有鬼畜的冲动,上半身,下半身全被你统一了。

  抗日:中孝介的长音真有日本能戏古风的味道。

  最后说一说大陆政治解读《海角七号》的殖民地情结吧,貌似大陆对台湾的亲日态度还能柔和些,不至于像对东北伪满政府那么愤恨。可能真是拿我们东北当自己家孩子,台湾是抱养出去的?当面教子,背后骂妻?抛开民主主义,爱国情绪,有个理论我觉得可以让我们拿来当借口: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3 ) 海角七号,你看得到

早先看完《女人不坏》不知所云,上网搜了很多评论,试图理出个头绪。无意就读到一条新闻,说徐克一行人到台湾宣传新片,效果不佳。《女人不坏》上映几天就下档,于是有网友打抱不平,评价台湾人没有品位,《海角七号》这种电影哪里可以PK《女人不坏》云云。

网络里现在出现了无法避免的怪现象:对于一本书的翻译品质,一部电影的文化价值的评价,居然只剩下极端的无与伦比和万劫不复,一点过渡都没有。

不想随随便便肯定一部作品,更不想随随便便否定一部作品。于是,我想把《海角七号》放在自己的天平上过过秤。

今年看了很多电影,除了《李米的猜想》和《非诚勿扰》,其他的也谈不上有什么感触。可是看完《海角七号》,我又神经兮兮地凌晨发短信给最好的朋友--不得不说--这是今年我看过的最好的片子。

台湾电影看的不多。《蓝色大门》加上后来的《不能说的秘密》,再到《海角七号》,少不了的台湾美景,波涛大海,一脉相承的安静,琐碎,平凡,动人。

幸运的是台湾导演没有像内地导演这样,集体缺失叙事的能力(冯小刚不算)。他们不讲春秋不讲三国,他们的镜头面对生活本身,他们的主人公是一群普通人,他们活得艰辛,却活得真实。

友子哭着问,你为什么要欺负我,我一个女孩子离家那么远,工作又那么辛苦,你为什么要欺负我?无力的手打在阿嘉身上,打在他的心口。那一刻,再酷的男人也受不了一个女人如此柔弱的拷问。爱情在这一刻降临,被人质疑。笑笑,是不是虚无的风花雪月看得太多,等到爱情自然而然到来的时候,我们都不习惯去相信呢?

那个婚宴的夜晚,小警察踉踉跄跄地走到海边,看到大大和小男友并肩坐在岸边,那幅画面的美好尚且不谈。当小警察带着哭腔,拿出照片说,这是我的鲁恺公主,如果看到她,告诉她我回来了……大大挽着小警察的头,轻轻地吻了一下。那一刻,迅雷小组的敢死队员感受到的是一个萍水相逢的孩子的最真诚的安慰,再坚强的心也会融化。

马拉桑一开始的样子多半会有些招人讨厌,开口闭口的“马拉桑”,殷勤出击却遭到白眼相待。可是,生活就是这般神奇。即使是这样一个小人物,跑大饭店,跑小饭店,持之以恒地去推销自己的米酒,也会有成功的一天。前台小姐从最初对他的厌恶到后来的怜惜,直到最后的为他喜悦。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或许只是坚持不懈和半途而弃的区别吧。

今年看了《马达加斯加》,主流影评都调侃,配角当道。四只企鹅和那位New Yorker老太太本可以当选年度最佳配角,可是看了《海角七号》,我却要笑笑说,算了,这个奖还是给茂伯吧。水蛭染了红头发兴冲冲跑进来,他却拉着脸,说到,喂,那个灌篮高手,红色不流行了。“我是国宝”,是这个老头最执着的信仰。为了登台表演,他像小孩一样拉住马拉桑说,千万不要说你会弹贝司。“不要以为老人的心都是铁做的,我也会伤心!”听茂伯这么讲,有些好笑,却也有一丝感动。

年脉的友子祖母在忙完一天的活后,发现了手边的信件。天黑了,看不清她的面庞,看不清她的神情,甚至看不清那双手是如何颤颤微微地打开那些信。我们看得见的是阿嘉送信回来的时候,友子站在海边冲着远处的他抱怨,他不等她说完,跑上前,抱住她说,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如果,不会再有自责的离开,不会再有无奈的思念;如果,简简单单,只有我爱你,只有不分离。那该是多美好的事情。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说他们看出了台独和媚日,对不起,不要以为你们真的什么都懂,事实上你们不懂政治,更不懂爱情。

这就是台湾电影。这就是远在台湾的中国人。大陆近几年发展得太快,快得让大陆的中国人有些迷失自我。《女人不坏》《爱情左右》《赤壁》,每一部都是群星云集,讲什么故事已经不重要了,票房有号召力才是头等大事,激情戏,打斗场面,特技效果都成了必备武器。还有谁愿意去电影院品尝一下生活平淡的滋味?

谢谢海角七号,谢谢台湾的你们,谢谢你们保留着被大陆遗忘的淡定。

这是今年冬天的一个午后,因为海角七号,变得格外温馨而平静。

 4 ) 友子的情书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甚至都已经该忘记怎么称呼你了,我也不知道这封信,究竟该从何说起。年轻的时候我曾经强迫自己不去想你,后来我便真的很少想起你。现在,我戴着花镜慢慢给你写信,很陌生。

终于再想起你是有一天,发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我在箩筐里拣着槟榔,镇子里的人都去听演唱会了,街上很安静。傍晚的阳光斜斜的照进来,潮气慢慢蒸上来。我放下箩筐,活做久了,手脚都有些冰凉。我慢慢的扭头——我已经老了,腿脚都不大方便——窄窄的长条凳上放着一个长方形的漆盒。我不知道是谁,什么时候来过放下了这个盒子,我周围一个人影都没有,只有风偶尔吹过树叶沙沙的响。我打开盒子,里面竟然是六十多年前一张我的黑白照片。我愣住了——少女的我看上去那么单薄,羞涩又稚嫩。我的裙子在照片里轻轻扬起来,背后的大海没有风也没有雨。照片的下面是你女儿的来信,还有七封没有寄出的情书。

我犹豫了好一会儿才敢拆开那些信,借着马上就要暗下去的天光,仔细又吃力的读你的笔迹。你怎么一下子就提到那个日子,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我已经老了,很多事情都记不清了,很多事情也不愿意再记起。我的心脏不该跳得这么快,这让我很难受,眼前的字迹也模糊起来。我站起来,抱着盒子进了屋,坐在竹椅子上发呆。

我不愿意想起来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那一天,我一个人,戴着醒目的白色针织帽,一清早便从家中逃了出来,提着笨重的行李,站在人潮中孤独的等你。你的船鸣笛了,离港了。我周围的人们都在欢呼,都在挥手致意。我像一个傻子一样提着沉甸甸的箱子,头脑里如同爆炸了似的有无数的声音在嗡嗡响着,可我却什么都听不清。我不知道自己站了多久,我抬头,黑色的天幕里繁星一点一点,周遭静悄悄的,我不知道自己该向哪里去。我摘下帽子,扔了箱子,蹲在无人的码头上哭。你就这样走了吗?没有一句告别,没有一个解释,什么都没有……

我是那么的恨你,我恨你的民族,提着枪炮占领了我的家乡;我恨你的国家,把我同胞的血染遍旷野;我恨你,从海的那边来到这片遭受屈辱的土地,用胜利者的语言剥夺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自由!可我又是那么爱你,我爱听你讲天上的星星,你在黑板上画出太阳系行星排列的顺序图,你知道春花为什么会开放,叶子在秋天为什么凋零,你说世界很大很大,海的那边是另一片大陆,海的尽头有晶莹的雪花和凛冽又温柔的冬天。你爱孩子们的笑容,你说北海道的孩子与恒春的孩子都有一样纯洁的眼睛。啊,我恨你,我恨你的民族,我恨你的国家,但是我又爱你,爱你的忧郁,爱你的沉默,爱你所向往的,那如同天国光辉般的自由!

你终究是一个懦弱的男人。你走了,我老了。

我在昏黄的灯下读你的笔迹。你说海风总是带来哭声,爱人哭,嫁人哭,生孩子也哭。那么,你可曾听到海风中,我独自哭泣的声音?

我托着沉重的行李回到家,我无法解释自己的行为。我是一个失败者,我依然幻想自己的心随着你,在看不见边际的黑色海洋之上,驶向永恒的远方。妈妈的眼泪让我心碎,父亲的沉默让我内疚,我把自己关在狭窄的小屋里,只是痴痴的望着远方的海。你归乡,我也归乡;你离乡,我也离乡——我的心还不如父亲的小小舢舨,在十二月的海上,被狂风暴雨打成一亿碎片,我的眼泪都化作了泡沫,在苍茫的天地里再也没有了故乡!

我恨你,我要忘了你。六十年里我再没离开过恒春,我要用一生的劳累来补偿我对这片土地的背叛,我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忘记你。我曾经向往远行,但我嫁了恒春本地的渔民,他的气味就如同我的父亲,而我也像母亲一样,永恒的守候在海边,等待他的归期。年轻时我只想离开这土地,去海那边的大陆,大陆那边的海,去体会究竟什么是你说的天国的自由。但我在恒春守候了六十年,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热爱这生我养我的小小岛屿。我常常去海边散步,我喜欢坐在礁石上聆听海风的呜咽。我是孤独的,我的爱情就埋葬在这汹涌的海水之下;但我又是幸运的,我留下来,我为他补鱼网,我在小厨房里混汗如雨的准备一家人的晚饭,落山风来了我坐在巷弄里剥洋葱,我泡浓浓的港口茶,我默默的听老月琴弹奏出思想起的调子,我有了儿女,我终于知道,我的根在这里啊,我不能走,我不能走,我不能走!

我搬离了海角七号,我已经将青春岁月埋葬在了故乡的土地。冥冥中究竟是谁,把这迟了六十年的情书又交到了我的手里?我在清晨的薄雾里摩梭着你熟悉又陌生的笔迹,我一遍又一遍的读着 “我不是抛弃你,我是舍不得你。……我不是抛弃你,我是舍不得你。”我已经老了,我的眼角满布皱纹,我的心脏已经不能承受那么沉重的眼泪。我明白,又不明白。我爱你,我恨你,我不原谅你,但为什么,我早已干涩的眼角,却越来越湿润?在这个安静的夏日清晨,我突然渴望起落山风来,我渴望十二月海洋的哭声,我不由自主的想象你在轮船甲板上就着微弱的灯光一个字一个字慢慢书写的样子。天该是黑色的,海也是黑的,晨曦还没到来……

我的孙女就出生在这样的夜里。她的模样跟少女的我一模一样,她是那么单纯,活泼。她喜欢问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她想要知道海那边的大陆究竟是什么模样。有一天她告诉我,她爱上了一个海那边的男人,她要跟着他去寻找新的故乡。我祈求她,我威胁她,我禁止她离开她真正的故土。我知道,是我不再相信爱情,我恨你,我恨你的民族,我恨你的国家,我不能将我最好的希望交给你们来亲手毁灭!年轻的她也如同六十年前的我,眼睛里有海洋的清澈,也有海雾的迷蒙。我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走的,没有告别。六十年前,一场战争将我和你隔在了海洋的两端;现在,却是我,隔在了她和他的两端……

我终于明白,海洋,为什么苦涩得叫人皱眉。这片海水中埋葬了太多的爱情,接纳了太多的眼泪,承载了太多的思念。落山风在哭,海潮在呜咽。生哭,死哭,青春也哭,白发也哭。时代的漩涡里啊,究竟哪里才有将思念连接起来的彩虹?

我已经老了,皱纹爬满额头,白发稀疏,两眼浑浊。我无法想象你去世前的样子,我曾经那么的爱你,那么的恨你,我还是那么的爱你,那么的恨你;但我希望你在最后的一刻儿孙满堂,安祥平和,我希望你在绝望之后终于找到了希望,就好象我在离乡之后终于找回了故乡。恒春是我的根,是我一辈子的爱与思念;而海那边是你的祖国。我终于明白六十年前的你为什么要独自离去,原来你早知道,我们最不能舍的,都是对脚下那片土地最原始最纯粹的爱啊。

六十年前,岛屿之间的海洋容不下我们小小的爱情,海风的呜咽吹散了我们最为深切的思念。六十年后,如果真有天国,如果人间的希望真的存在,那么,就让这封迟到了六十年的回执化作彩虹吧,在生命的尽头,我只想要看见蓝色的海洋,清澈的风,也许,也许还有孩子们最纯真的笑脸,还有你轻微而自由的叹息。

 5 ) 新與舊的國境之南

如果新竹人、七年級生、職報球迷必看九降風,那麼我想,台灣人更應該要看海角七號。

從九降風再看到海角七號,台灣電影在糟糕的體質底下,其實還充斥著澎湃的血液,讓我看見如此的希望而難忘。我們不僅僅有了關於風城的故事,現在還多了一個講述國境之南恆春的海角七號,相對於九降風明確刻劃出某個特定世代與青春的圖像,海角七號聚焦的是所有揉雜在那塊土地上、因歷史因素和不可抗力而共存的各個族群,如何碰撞、矛盾、融合,那是導演眼中的恆春,透過鏡頭說出來的模樣仍保存的如此真實。

魏德聖在《賽德克巴萊》試拍片中開了一扇門,隱約透露著門後美好風景令人嚮往,最終卻無法如願,而我以為那門早已隨著《賽德克巴萊》的夭折緊緊關上了。幸好,他選擇了一封查無此人的情書再度出發,用60年前一段遺憾的感情與60年後的恆春故事交錯,我想,魏德聖這次擺在門後的,是一個以愛為名的族群融合的美景,不論是種族、國籍或以年齡為分野。

你會看見,居住在南國恆春的有閩南人、原住民、客家人,有自異地歸鄉的,有離鄉背井而來的,臨時成軍的搖滾樂團更橫越老中青三個世代,他們全都聚集在國境之南,一個內在保留農村傳統之舊、外在能帶來觀光潮流的地域,恆春的山海將他們圈成一個群體,在群體中試圖磨合、尋求共處模式。

我私心闡釋著,恆春是對台灣島嶼的隱喻,電影裡的人們是整個島嶼居民的縮影,小小的土地孕育著多元本土色彩和異質性,甚至包容著遠渡重洋而來的異鄉人,至於歷史情仇、種族分野都只是被刻意操弄的手段,回到小人物的真實生活中,可能不比喜宴的電子花車精不精彩來的重要。

海角七號運用著「舊」和「新」兩個元素製造對比:60年前深藏在衣櫃中寄不出的信件,裡頭承載著一段在大時代中難以成全的愛情,以及長存在兩人心中的缺憾和誤解,歉意就像海角七號的地址早已佚失,無處投遞,本該退回的郵包在被開封之後,和60年後兩個年輕人之間感情故事產生了連結,像是老者以人生經驗對少年做出的無聲提點:60年前的愛情是遺憾的,並且毫無選擇,而60年後的他們還來得及選擇更完美的結局。相隔了半世紀的時空才寄出的信,雖然已經來不及挽回往北國開去的船,和離愛人遠去的人,能彌補的只有,當時親眼看見愛情離港的友子,從那一刻起就已經遺落了一輩子的缺口,以及讓送信的人第一次如此奮力飾演郵差,彷彿是遞送著自己的愛情。

阿嘉和茂伯兩個新舊郵差,更是明顯的對比和互動著,一個是電吉他的尖銳,一個是月琴的悠揚,從敵對、摩擦的開始,直到發現私藏信件的秘密後,轉而為相同目標努力(樂團、送信),新人在過程中懂得尊重舊人的智慧和堅持的信念,舊人也不再視新人為敵手,轉化為和諧的關係。

在電影中導演刻意安排了許多令人發笑的角色和情境,大部分都是成功的贏取觀眾笑聲,尤其是茂伯這個鄉土人物是塑造最成功的角色,只要一出場就令人期待會有什麼驚人作為。

范逸臣飾演的阿嘉在扮相和詮釋能力上令我驚豔,一開場就怒砸吉他,騎著野狼從台北飆回恆春,作為一個不得志的搖滾樂手,落寞返鄉之後充當郵差,范逸臣從肢體和表情貼切表達出那種孤寂無奈,跳脫出我對一個偶像歌手的印象。

馬如龍是一個你也許叫不出名字,但看到他的臉、聽見他的聲音,你就聽見「戲」的硬底演員,他演一個權利足以掌控恆春鎮上大小事的會長,成天把鎮上青年外流,不願留在家鄉工作的情形掛在嘴上憂心,爭取中孝介眼唱會的暖場團時,手法介於黑道和鄉土味角色之間,有種「林北就是跟你車拼」的喜感,也同時演活了一位融合草莽氣息的鄉野士紳。

夾子小應客串的是一個機車行黑手,瘋狂暗戀著老闆娘,為了討好老闆娘,還得不時的幫忙照顧三個小鬼頭,身為鎮上唯一的鼓手,上台表演前一天特地染了頭紅髮,雖然被茂伯說成「灌籃高手已經不流行了」還是很天真那樣。

馬拉桑是馬念先演出的,一個無時無刻都在推銷小米酒的業務,總是以過大的音量大喊「馬拉桑」,那種不屈不撓的野草性格,應是台灣人面對工作的執著的反映吧。

海角七號真是一部很有層次的電影,就像是個無所不賣的商店,讓每個進戲院的人,都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離開。不論是最簡單能引起觀眾迴響的詼諧情境、甘草人物和笑點,或者是感性如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羇絆、夢想與現實之間的進退拉鋸,甚至是嚴肅如青年人口外流、本土與外來勢力的抗衡、將環境視為有價財產的買賣,以及台日因殖民而糾葛的歷史情結。

所以它可以是一部瘋狂喜劇、可以是一部動人文藝片,也可以是一部熱血的樂團電影。你選擇接收怎樣的訊息,海角七號對你而言就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雖然這部電影裡還是存在著不管看幾次都無法扭轉的缺陷,好比林曉培飾演的大大媽媽的角色顯得薄弱,會說流利的日文卻只是個客房清潔工,終日帶著抑鬱寡歡的表情,單親的身份只能隱約猜出曾被日本人傷過心,與年邁友子之間並沒有明說的心結,在觀眾心中留下必須反覆推敲的謎團;又好比前一個鏡頭還在互瞪、後一個鏡頭就擦槍走火的友子和阿嘉,兩人從敵對到愛慕的心境轉換,只透過一個夜晚一場床戲,這是我對劇本唯一的挑剔之處。

但屏除這些缺點,海角七號還是瑕不掩瑜。不管看幾次年邁友子等到遲來情書的背影,眼淚就會流幾次的我,還是很開心魏德聖讓台灣人能看見這樣的海角七號。


 6 ) 海角七号换个男1就好了

一直都不看特别热的片子,担心炒作的成分太多,往往浪费了时间却看了大烂片,被欺骗的心情犹如明明约定去吃大餐却最后只喝到了小米粥,身心都悲愤的空虚不已。
《海角七号》也是一样,台湾上映不久通过口碑进入内地后就一直安静的躺在移动硬盘里面,久久没有被宠信。今儿假期无事,四处寻花问柳的我在硬盘深宫里点兵时,她离我的鼠标只有0.01cm,但是129分钟后,我爱上了这部电影。

众生相
政治手段彪悍又有柔情一面的代表主席,青春叛逆期的钢琴少女(口水一下),失去人生道路和爱人的不得志小警察,勤奋隐忍的业务员……地方虽小,却个个都有自己的辛酸和坚强,让人不得不爱的起来,哦,当然不能忘记那些穿bikini的美大妞(做ws大叔状)以及激萌的三胞胎(做ws阿姨状),还有长腿一直奔跑的元气台妹前台(又咽了一口水)

音乐
如果没听错,那7封情书的CV就是中孝介,初听便十分入耳,那首《各自远扬》唱起来才恍然,原来是他啊。前段时间看《夏目友人帐》便被ED那奇特又清新的唱腔给震撼过。
一边写文,一边放着吕圣斐的《海角七号 钢琴情诗》,又开始嗷嗷了:老娘要学钢琴啊学钢琴。

男主角
范逸臣转型的太多了,一开始在主演名单看到他的名字,直到电影结束也没找到“应该是那个样子的人”,以为只是特别感谢型NPC一枚,最后出staff,嘎?哦买糕,男主角就是他,我的印象还停留在之前翻唱I BLIEVE的花样小受的阶段呢。
可惜身材不够好,肉肉的太厉害了,但这不重要,对,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把那股愤世嫉俗的劲儿演的扭曲了,好像全世界都欠他的,虽然本来电影也就是表达这个意思,或者说编剧不够好吧,或者他的身材不够好吧,总之这愤世嫉俗的感觉表达的不够平民化,蛮生硬跟脸谱的。丫跟友子的爱情也蛮生硬的,这肯定不是身材问题,是编剧问题,咱失望归失望,不能是非不分的。
也算是电影上小小的遗憾吧。
以上小节的牢骚只是因为太喜欢这部电影,才会如此的吹毛求疵啊。
毕竟,刚看完一遍相隔一分钟后便立刻决定又看了第二遍的情况足够让人害羞很久了。-v-

 短评

温暖。不管《海角七号》现象的出现是出于偶然还是必然,台湾电影都需要如此一剂强心剂,重新振奋。魏德圣正是以他的草根身份写出了这部伟大的平民史诗。

8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这漂洋过海却依旧不淡不忘的爱情实在太迷人,深深泪下。最喜欢这种又感人又好笑的电影了。

10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难看

15分钟前
  • Charlie
  • 较差

每个人都很平凡,每个人都很有魅力。

18分钟前
  • 眠去
  • 还行

老头儿超搞笑

19分钟前
  • 悟怡
  • 力荐

不错。故事讲得挺舒服,小人物都很真实也可爱。两段爱情线,显然尘封在信盒里的那段更动人。那场一夜情而来的爱情,我觉得也不是全然杜撰,人在脆弱的时候会对温柔格外敏感,只是后面渲染的有点过。给老太太送信一段没有过分煽情,这一点基本满意

23分钟前
  • 🌞娘卷卷🌙
  • 推荐

“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台湾片还是走文艺路线比较舒服,觉得比不能说的秘密成功,虽然都是音乐+爱情。很喜欢那个弹键盘的小姑娘!遗憾也有,节奏开始太慢了。。。

25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给未来的情书

28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有些桥段真是忍受不了

30分钟前
  • 胡子大王
  • 还行

老阿公你好有才呀

32分钟前
  • Miss Lucky
  • 还行

一个煽情故事,几封日本信写得酸不拉叽的。没有台湾本土经历的感同身受,所以完全没有被打动。

36分钟前
  • 任晓雯
  • 还行

今天才看了这电影,也是好电影.然后又略纠结了

38分钟前
  • uffy
  • 力荐

除了那几封信,其余不足观。怎么就那么火了?弄得我都要怀疑是不是趁我不注意的时候世界的评价机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43分钟前
  • 逍遥兽
  • 还行

我就是喜欢海角七号和不能说的秘密。(好像没多大关系)

48分钟前
  • 刘康康
  • 力荐

电影粗糙。风光真美。

52分钟前
  • 水木丁
  • 还行

如果不是音乐。

54分钟前
  • 言由
  • 还行

“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

55分钟前
  • 美神经
  • 推荐

电影很童话,但是依然很喜欢

58分钟前
  • yuanmufaye
  • 力荐

或许女生会更喜欢一些,因为不大真实,只好用梦境来形容吧。。。。好像所有人都不在状态,不对弦。但台湾本土人认为这就是他们的现实。。。。

60分钟前
  • 暖鱼
  • 还行

故事太弱

1小时前
  • 即兴表演艺术家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